徐毛毛见了王年年的当天下去,李富贵打来电话,让她明天上午来接他,说他要出门办个事。徐毛毛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就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徐毛毛都没去皮鞋店,下楼直接往李富贵家走。她按照导航提示,刚走到了一个庄子跟前, 就看见李富贵站在大门口等着她。
徐毛毛下车后,将皮包递到李富贵手里, 李富贵看了看包,又拿起商标牌子看了一下,说:“你的心意太重了,我这个年龄,用不着背这么好的包。”
徐毛毛微笑道:“正因为你年龄大了,就要用好一点的东西,何况你还是个大师,经常在人前走呢,装备应该更好一点。”一句话说得李富贵眉开眼笑。
李富贵把徐毛毛带进院子,邵粉玲从东面的伙房里出来,两只大眼睛笑盈盈地向徐毛毛打招呼。初次见面,徐毛毛发现李富贵的老婆皮肤红,穿着土气,看上去有点老实。李富贵介绍道:“这是小徐,在市里开了鞋店,那次出去给人找祖坟,就是她请我的。”
徐毛毛说:“李大师说他今天要去办个事,让我来拉他。”
邵粉玲微笑道:“老李给我说了,我就做好饭,等你呢,快进来吃饭。”
徐毛毛故意说她吃过早餐了,邵粉玲说吃过也要吃点,我知道你们城里人爱吃农家饭,特意给你做的。
徐毛毛只跟着李富贵进了伙房。
伙房收拾得很干净,白瓷砖锅台干净整洁,装东西的盆盆罐罐擦得明净光亮。饭厅与灶房隔开,饭厅里放了酒柜等东西,显得相当整齐。徐毛毛坐下后,邵粉玲就用盘子端来了花卷、干椒炝土豆丝、韭菜炒鸡蛋、凉拌粉条、萝卜丝青椒和油蒸辣椒面。那辣椒面绊上炒过的面粉,用红油一泼,放上盐、花椒等调料,然后放在锅上蒸,蒸出来像个不软不硬的面酱,吃馒头时,将辣椒酱夹在里面,口感极好,也开胃。
“你尝尝你嫂子做的辣子面,挺好吃的。”李富贵说:“先前人粮食紧缺,没油炒菜,就给辣面子里倒上醋,蘸蒸馍吃。我曾在一个画家的工作室里看到了画家的一幅画,上面题了这样的款:‘东山低,西山高,辣子水水蘸蒸馍’。现在人不缺油,把面粉蒸熟,和辣子面混在一起,放上调料,加工成面酱,我觉得比卖的那些面酱好吃。”
“是啊,真的好吃。嫂子真行,馒头蒸得好,小米米汤都熬得油黏黏的。”徐毛毛吃着,情不自禁地夸赞道。
“你嫂子的茶饭确实好,只要我在家,每顿都变着花样给我做。下次来了,让她给你擀个臊子长面,那劲道,那味道,人站在大门外都闻着香。”
徐毛毛呵呵一笑:“看样子,你俩挺幸福啊。”
“我不知道城里人对幸福的理解是啥?反正,我觉得我俩在一起日子,就很幸福,现在到这个年龄,感觉谁也离不开谁。”
听着李富贵对老婆的夸赞,徐毛毛心里有种莫名的感动和羡慕。饭后,徐毛毛就拉李富贵出门了。
徐毛毛开车没走多远,李富贵就让她将车停在路边,说他发现徐毛毛是个有心人,聪明 ,人也美实。“既然你给我送了包,我也想表表心意,给你送个小礼物。车停下之后,李富贵拿出了一只青釉小盏,说是宋代时期耀州窑口烧的,耀州在陕西铜川,离咱们凤城市不远。虽然小了点,有点裂纹,但是真品。
徐毛毛一听宋代的东西,知道是个古董,就高兴地接了过去,发现这个东西像个小碗,但是口很大,且朝外敞。底座很小,盏内是一簇簇团花,拿在手里很轻,看起来既陈旧,又精致。就说:“你给我送了珍珠项链,又送这个小碗,真不好意思。”
“这不是碗,叫盏,是宋代一种喝茶的器物。”李富贵解释道:“这个叫青釉斗笠盏,口径9.3厘米,底径是2.2厘米,高了3.5厘米。专业术语叫撇口,斜腹,圈足。盏外虽是素身,可盏内刻有六只团花,做工挺好的。釉色也好,你看釉色青中泛黄,底胎呈香灰色,一看就是个老东西。只是底座有点裂纹,但影响不大,你好好收藏。东西虽小,但有价值呢,不信你拿给懂的人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