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刘川的分管工作

“买飞机是治标,引进技术、培养人才才是治本。”刘川明确道:“首要目标是争取引进米格-9或者更新型号的喷气式战斗机得技术和生产线,至少也要达成技术合作,派遣我们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到苏联工厂实习。其次,是航空材料、机载设备相关的技术。最后,如果能接触到他们航空教育和研发体系的情况,那就更好了。”

朱锐摸着下巴,作为一名老炮兵,他对技术装备的嗅觉同样敏锐:“喷气式飞机……这东西咱们可是两眼一抹黑。就算人家肯给,咱们的工厂能消化得了吗?别像当初仿制九二步炮那样,磕磕绊绊好几年。”

刘川承认道:“困难肯定有,而且不小。但此一时彼一时。我们现在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有陈致远、穆勒先生他们带起来的技术队伍,还有了相对稳定的环境。最重要的是,有了迫切的需求和中央的支持。再难,也要迈出这一步。老朱,你们炮兵也要有思想准备,未来战场,没有制空权,你的大炮就是活靶子。”

肖光的声音响起:“我支持司令员的决定。这次出去,代表团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保密纪律是头等大事。老谭,咱们政治部要派人随团,加强思想工作和内部管理,绝不能出任何纰漏。”

谭正沉稳地应道:“肖副司令放心,人选我已经有了,都是经过严格审查、有外事经验的同志。会制定详细的纪律手册,出发前进行集中培训。确保技术要学回来,作风不能丢,机密不能泄。”

“好,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刘川总结道,“国内的一摊子,就拜托聂政委和各位了。装甲学院和航空研究院的建设不能停,兵工厂的生产,特别是重型坦克和122榴弹炮的量产工作要抓紧。同时150榴弹炮的研发和生产也要加快,韩副司令,金矿的产出要确保优先保障这几个重点项目。”

韩楚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资金链断不了。你们就放心去,家里有我们盯着。”

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刘川亲自审定了代表团的最终名单和谈判预案,并与京城大内方面进行了多次沟通,明确了授权的范围和底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临行前夜,刘川在办公室里最后检查着随身携带的文件,妻子苏晓梅轻轻走了进来,将一件厚大衣放在沙发上,她轻声说道,语气里带着担忧“莫斯科比沈阳还冷,多带件衣服。这次出去,时间不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