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粒子结构进行精细调校,稳步朝着预期目标推进。
在经历大量尝试与参数调整后,终于在粒子对撞机的一次高强度对撞过程中。
收集装置内检测到一种全新物质的产生。
沈渊迅速拿起收集装置,开启微观视觉,全神贯注地对新物质的粒子结构展开细致观察。
他目光中满是探究与期许,宛如投身于对未知领域的钻研之中。
与此同时,星海的分析结果也呈现在屏幕上:“此新型物质的粒子结构近乎静止,其热传导率与动能传导率极低。
它能够吸收并储存动能、声波、电能等多种形式的能量,同时具备极高的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该物质吸收的能量越多,其硬度越高,但存在承受上限。”
沈渊语气急切,眼中难掩兴奋:“星海,这极有可能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材料。
马上对其开展全面的性能评估,不容有失。”
星海郑重回应:“现已全面启动性能评估程序,初步数据表明。
该材料性能极为卓越,与我们对装甲材料的预期需求高度相符。”
沈渊眼中闪过一抹亮色,满意地点了点头,对这新型物质材料愈发满意。
他心中一动,猛地一拍大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这玩意儿,以后就叫一号振金了!”
就此,新物质有了它的专属之名。
星海表示赞同:“这一命名极为恰当,它无疑将成为装甲材料中的重要里程碑,引领全新阶段的开启。”
紧接着,沈渊与星海依据一号振金的粒子结构展开逆向推导。
旨在构建一号振金的量产合成方案。
毕竟,粒子对撞机的生产方式难以实现规模化量产。
“星海,基于当前对粒子结构的分析,实现大规模合成的技术瓶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难点在于对粒子间结合条件的精确调控,这需要探寻一种既稳定又高效的催化机制。
目前,我正在对相关方案开展模拟分析。”
有了实物参照,星海迅速完成了一号振金的理论合成生产工艺推导。
小主,
沈渊对此极为重视,立即让星海利用小型制造中心内的小型元素熔炉合成装置。
开展一号振金的尝试性合成生产工作。
星海回应:“已启动小型元素熔炉合成装置,进行尝试性合成操作。
预计一分钟后可得出结果。”
星海不负所望,成功合成并生产出了一小批一号振金。
经严格测试,其性能与实验阶段的一号振金完全吻合,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