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篱下,当知本分。明公可莫要效仿昔日陶谦故事,引狼入室才好。”
张允也阴阳怪气道:“玄德公乃帝室之胄,志在天下,岂会久居人下?”
刘表闻言,握着酒杯的手,微微一顿,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
不久之后,关于刘备的流言开始在襄阳的街头巷尾、士族宴饮间悄然传播。
流言言之凿凿:
一:斥责刘备意图“鸠占鹊巢”,染指荆州。
二:大量关于“陶公让徐州的密闻”开始疯传,言语间皆暗示,刘备当初得徐州,实际是用阴谋诡计,害了陶谦,方才得领徐州牧。
三:则是暗指刘备欲效刘景升旧故,四处笼络士族。(刘景升旧故指刘表单骑入荆州,得蒯良、蔡氏等本地大族支持而立足之事。)
以上种种,似有若无。
刘备一个外人却能得徐州,本就令人浮想连篇,加之刘备喜结士人,故此,令人不得不怀疑他的动机。
蔡瑁、张允等荆州本土派系,本就忌惮刘备这个外来势力可能分走他们的权力,对这些流言反应极为积极,甚至暗中推波助澜。
刘表年老多病,本就猜忌心重。听到这些流言,想到刘备驻扎新野短短几年,竟逐渐积累到如此声望和兵力,他心中的那根刺,越扎越深。
数日后,刘表以商议北伐后续事宜为名,召见刘备。
州牧府书房内,炭火温暖,刘表披着厚裘,靠在榻上,面色有些晦暗。
刘备躬身行礼:“景升兄。”
刘表抬了抬手,示意他坐下,尔后缓缓开口道:“玄德近日北伐在即,辛苦了。不知军中粮草可还充足?”
刘备心中微动,谨慎答道:“赖景升兄支持,目前尚可支撑。只是还须再拨付一些,以备不时之需,如此,将士们士气必将更加高昂。”
刘表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玄德有所不知啊。荆州看似富庶,但近年来用度颇大,库府也有些吃紧。北伐耗费甚巨,这粮草转运……唉,还需从长计议,缓缓图之。”
刘备心中一沉。此前刘表虽未全力支持,但粮草供应还算及时爽利。今日此言,分明是推脱之意。
近日流言疯传,看来已令他心生忌惮。
刘备试探道:“景升兄,北伐乃为国讨贼,事关匡扶汉室之大业。若因粮草不济而功亏一篑,岂不可惜?”
刘表目光闪烁,看着刘备,语气诡异:“玄德啊,你志在匡扶汉室,其心可嘉。然,汉室艰难,乱臣贼子如过江之鳍,杀之不绝,除之不尽。不知玄德日后,有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