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合纵连横

淮南的冬日,寒风裹挟着报纸上的墨香,如同投入死水中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崭新的物事,其影响力立竿见影。

酒肆里,炭火勉强驱散寒意,识字的先生被围在中间,缓缓念诵。

田间地头,歇脚的农人聚拢起来,听着那纸上言语,每一句都敲在心头。

粗糙的插图被人争相传阅,上面帝王将相的嘴脸,比说书人的故事更显真切。

“呸!原来龙椅上坐的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有人啐了一口,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俺们饿得啃树皮吃观音土,他宫里的狗竟能用肉糜果腹?”另一人捶打着胸腔,无比愤慨。

“怪不得没完没了地抓丁加税,他这是要用俺们的骨头,去垫他屁股下的龙椅啊!”

窃窃私语汇成了公开的抱怨,纸张上的“内部秘闻”如同野火,烧遍了淮南的乡野城郭。

袁术刚刚搭建起的帝国框架,开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全国上下”,人心浮动,暗流在冰面下汹涌奔腾。

紧接着,第二版报纸如期而至。

这一次,版面上是各路诸侯义正辞严的声讨。

上面的白纸黑字,仿佛能听到金铁交鸣之声。

天下人似乎在一夜之间同仇敌忾,皆视袁术为国贼。

风声鹤唳之下,袁术境内,百姓离心,拖家带口南渡淮水以避战祸者,络绎于途。

军中的底层军官,带着亲信部下趁夜遁走之事,已非个案。

寿春匆忙装饰的皇宫内,袁术的咆哮声几乎要掀翻殿瓦:

“查!给朕彻查!是哪个杀才在散播谣言!刘骏!定是那刘骏小儿!朕要诛他九族!”

然而,他的雷霆之怒被厚重的宫墙所隔绝。

相比之下,那轻飘飘的报纸,却像一场无法扑灭的瘟疫,在他的“国土”上疯狂蔓延。

真可谓,一纸文章,其威更胜十万雄兵。

广陵的使者们,在报纸刊发的同时,也已奔赴四方。

前往许都的使者队伍由陈琳率领。

这位广陵射阳名士,字孔璋,曾避难冀州,后被乡老与蔡邕书信召回,出任文宣司副职。

“史上”他曾为袁绍作檄,骂得曹操头风顿愈,文笔之犀利可见一斑。

此次讨袁檄文便出自其手。

他携重礼与奏书面圣,明为表明广陵忠君讨逆之志,实则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试探曹操对战后淮南地盘划分的底线,为未来的“分赃”打下基础。

派往小沛刘备处的使者是陈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