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是否太便宜孙策了?”黄忠有些不解。
其他将领也觉得可惜,本以为会有一场硬仗,甚至可能直捣江东。
刘骏放下茶杯,站起身,走到堂中悬挂的地图前:“汉升,诸位,我岂不知乘胜追击之理?然,欲速则不达。”
他手指点向长江,缓缓划动:
“我军陆战强于江东,可水军初成,尚不及江东根基雄厚。强行渡江,胜负难料。即便惨胜,江北新定之地如何稳固?北面曹操、袁绍岂会坐视?”
赵云若有所思:“主公之意,是曹操、袁绍此战并非大战?故我等不得不暂与孙策休战,先消化九江、庐江,练强水军,再图南下?”
“正是。”刘骏点头,“北方双雄,此次交战仅是试探。料想,下次便是生死大战。届时,是取江东,还是北上,还得看时局变化。”
他笑道:“江北二郡,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乃王霸之基。将其彻底掌控,推行我广陵新政,使之钱粮丰足,兵源不断。到时,天时地利皆至,再携大势南下,江东可一鼓而定!”
刘骏从容转身,面向众人:
“何必急于一时,行险侥幸?”
众将闻言,皆心悦诚服。主公眼光长远,非逞一时之勇的匹夫所能及。
刘骏暗笑,他早已今非昔比,不再是那个看到好处,就不顾一切往上冲的莽撞之徒。
身处高位多年,他的格局观已然不再看一时得失,而是看向更远的未来。再加上,他的身边不时有徐庶、贾诩从旁提点。刘骏想犯错都难。
三日后,孙策使者再次到来。
孙策基本接受了刘骏的条件。
双方约定以长江为界,孙策势力彻底退出江北,赔偿钱粮若干,并约定降低三成税率通商。
一纸和约,暂时平息了庐江的战火。
消息传开,广陵军欢声雷动。
刘骏下令犒赏三军,赏银抚恤迅速下发,军心愈发稳固。
之后,广陵军开始全面休整。
然而,和平只是暂时的,刘骏并未放松。
他迅速委派官吏,接管庐江各县城。
刘骏将行辕设在皖城,迅速推行一系列政策。
首先便是军屯。
大量因伤退伍老兵和贫苦百姓被安置在无主荒地上。郡守府以老兵为骨干,组织建立民兵制,给“兵团”所属百姓分发农具种子,鼓励他们屯田开荒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