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见刘骏“情真意切,不似作伪”,心中无奈,苦笑着解释道:“主公息怒,非是庶有意隐瞒,实乃贤才自有考量。”
他看了一眼诸葛瑾,继续道:“孔明年岁尚轻,心气极高,常言‘非明主不事,非大业不图’。
他此前在淮安就学,后又游历四方,便是为了观察天下诸侯,择主而事。”
小主,
刘骏心里咯噔一下:“难道,孔明看不上我?”
徐庶被他怨妇似的语气,弄得怔了一下,轻轻摇头:
“非也,在淮安时,他亦曾与庶论及主公,言及淮安新政、广陵气象,虽颇多赞许,却认为天下局势未明,自身学养亦需沉淀,故暂不愿凭友人引荐贸然出仕,以免落人口实,亦难展平生抱负。庶虽与其友善,却也不便强人所难。”
闻言,刘骏心松一口气,又有点患得患失。诸葛亮这是什么意思,看好还是不看好。
此前在现代网上,曾有一个观点。认为诸葛高选择刘备,而不选择曹操,乃是曹操实力强谋士多,投曹不能显出他的能耐。
这论点虽不知是真是假,还是让刘骏有点忐忑。
这些年摸爬滚打搞出来的势力,虽不算最强,也是有声有色。万一诸葛亮一个想不通,非要以高难度开局。那自己岂不是要冤死?
此时多说无益,刘骏只能暂时放下忧虑,再问:“庞统又如何?”
“至于士元,”徐庶叹道,“其人性情更为狷介,自视甚高,常言‘欲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主,亦需非常之机’。
他欲凭借自身才智遇合明主,而非仅赖人情举荐。
故此,庶虽知二人之才,在未得他们明确首肯前,实在不便向主公贸然举荐,以免徒增烦扰,或令主公期望过高,届时反而难堪。”
我不怕啊,我脸皮厚。刘骏在心中高呼,脸上却一脸平静。
诸葛瑾也在一旁帮腔,语气恳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