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人一个说得兴起,一个听得专注,气氛竟格外融洽。
这时,诸葛均拿着吕玲绮送他那柄装饰精美的小短剑,兴奋地跑过来炫耀:“嫂嫂,你看!吕夫人送我的剑!”
黄月英接过短剑,抽出少许,看了看刃口和做工,赞道:“百炼精钢,做工扎实,是把好剑。”
她将剑还给诸葛均,叮嘱道,“不过均弟要记住,剑乃凶器,不可轻易示人,更不可仗之嬉闹,需谨记修身养性。”
诸葛均似懂非懂,但还是很听话地点头:“嗯,我知道了。”
吕玲绮看着黄月英教导诸葛均,觉得这位才女并非想象中的不食人间烟火,反而透着一股沉稳可靠的劲儿。
她心中那点因为对方聪慧而产生的担忧,消散了不少。
书房内,气氛有些凝滞。
刘骏对诸葛亮信中所言将信将疑。无他,天时不对,情报亦不支持。
诸葛玄见状,便道:“孔明年少,或有疏漏,君侯不必过于挂怀。搬迁之事,老朽会慎重考虑。”
刘骏却有些不甘心。
他沉吟片刻,道:“玄公,可否容我参观一下孔明的书房?”
他想看看,这位年轻卧龙平日所思所学,或许能从中窥见一二。
诸葛玄自无不可,亲自引路。
诸葛亮的书房更加简洁,一桌一椅,一书架而已。
但书架上书籍种类却庞杂的惊人,经史子集自不必说,农书、工书、医书、兵书、乃至天文地理、阴阳卜筮,应有尽有。
许多书册边缘磨损严重,显然被反复翻阅。
书桌上,摊着几张草图,上面画着些奇特的器械结构,似弩非弩,似车非车,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注解。
刘骏拿起一张,仔细观看。
那是一种改良后的连弩设计图,结构精巧,虽然后世看来还有改进空间,但在这个时代,已堪称杰作。
旁边还有对水流冲击力计算的草稿,表述方式与淮安的数学相同,核心原理与几何学隐隐暗合。
这些年,刘骏不时从脑子里翻出一些中小学的知识点放出去。如果不是担心放出来太早,反受其害,他早就开始全面普及基础教育了。
现在看来,孔明确实将淮安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了实处。
再翻看一下其他的书稿,还有一幅幅写满标注的地图。刘骏越看脸色越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