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带来的轰动与契机,元宵节的欢乐余韵尚未消散,海岛上的生活又翻开了新的篇章。村集体经过一番讨论和投票,决定用去年集体挣的钱,在扣除过年分给村民的部分后,购置两台拖拉机。毕竟在当时,拖拉机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极大的助力,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社队企业的成员们也都一致同意这个决定。
第二天一大早,村长便带着筹集好的钱,匆匆赶往镇里。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一路上脚步匆匆,满心期待着能尽快将拖拉机开回村里。到了镇里,村长马不停蹄地办理各种手续。虽然过程繁琐,但村长凭借着耐心和坚持,小半天时间便跑完了所有手续。
随后,随着一阵“呼啦呼啦”的轰鸣声,两台崭新的拖拉机缓缓驶向海岛。这一幕,瞬间引起了全镇人的关注,大家纷纷围拢过来,投来羡慕的目光。“哇,这海岛村可真厉害,一下子就买了两台拖拉机!”“人家的村长就是肯听取大家的意见,难怪发展得这么好。”村民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海岛村也因此在镇里出了名。
众人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对海岛村的发展状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少村子的村长和村干部目睹了海岛村的繁荣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羡慕之情,同时也被激发出了奋勇向前的决心。
“你们瞧瞧人家那个村子,真是让人眼馋啊!”有人感叹道,“人家不仅有林小满这样的全国劳动模范,还有两个大学生,高中生更是多达五六个呢!再看看咱们,真是没法比啊!”
“话虽如此,但咱们也不能光看着干瞪眼呀!”另一个人附和道,“我觉得咱们可以向镇长申请一下,去海岛村实地考察学习,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毕竟,谁不想让自己的村子也能像海岛村一样兴旺发达呢?眼看着其他村子的村民们都穿着干净整洁的衣裳,而自己村里的孩子们却还穿着破破烂烂、露着脚趾头的鞋子,这种巨大的差距让他们倍感压力,也更加坚定了要改变现状的决心。
镇长和领导班子们得知此事后,既欣慰又有些担忧。欣慰的是大家都有积极向上、渴望发展的心态;担忧的是这么多人去学习,真正能学明白并应用到自己村子的,估计没几个。但他们也明白,大家有这份心就是好的,而且好在大家都不是那种只想不劳而获的人,上门学习都不会空手去,多多少少都会带些礼物表示心意。
在众多前来学习的村子中,有两个社队与海岛村一拍即合,达成了深度合作意向。其中一个社队所在的村子极为贫困,那里山地众多,几乎没有几块能正经种地的田。海岛村的村民们经过实地考察和集体讨论后,决定帮助他们种植铁皮石斛。因为那个村子的山上本身就生长着一些野生铁皮石斛,若有人工干预,大规模种植后很快便能带来经济效益。
而另一个村子,土地比较干旱,农作物生长受到很大限制。海岛村便与他们兑换了一些耐旱的地瓜种子和小麦种子,并选派了几个经验丰富的村民过去指导种植。同时,海岛村也和其他前来学习的村子共同商量发展方向,最终确定了两条主要道路:一是种植药材,充分利用一些山地资源;二是尝试种植耐旱粮食,解决土地干旱地区的粮食问题。至于养殖方面,大家一致认为目前还不是最佳时机,只有粮食充足了,才能考虑发展养殖。
此时,春天已经悄然来临,海岛周边的沙滩上出现了许多海菜、虾皮和淡菜等资源。林小满敏锐地意识到,这些可以作为鸡鸭的饲料。于是,她打算从系统空间兑换一批鸡苗和鸭苗,对外则宣称是从外地弄过来的。她和村长、还有村里的几位当家人商量过后,决定开展集体养殖项目,以海岛村作为试点,从几个村里挑选出一些经验丰富的养殖“老把式”,将养殖方法科学化、量化。村里的几个高中生也积极参与其中,认真记录养殖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方法,整理出一本关于养殖的书籍,并投稿到出版社,希望能帮助更多人。之后村长又组织全体村民在村里召开了养殖项目的动员大会,详细介绍了养殖计划和目标。“乡亲们,咱们这次开展集体养殖,是个难得的机会。沙滩上的海菜、虾皮这些,都是很好的饲料,咱们利用起来,养大了鸡鸭,不仅能增加大家的收入,还能改善生活。”村民们听后,纷纷点头表示支持。
随后,挑选出来的养殖“老把式”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先搭建起宽敞、通风良好的鸡舍和鸭舍,用竹子和茅草精心搭建,确保既能遮风挡雨,又能让鸡鸭有舒适的生活环境。接着,林小满从系统空间兑换出的鸡苗和鸭苗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新家中。这些小家伙们毛茸茸的,叽叽喳喳、嘎嘎叫着,充满了生机。
养殖过程中,“老把式”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精心照料着鸡苗和鸭苗。每天清晨,他们便早早来到养殖场,将海菜切碎,与其他饲料混合,均匀地撒在食槽里。看着小鸡小鸭们欢快地啄食,“老把式”们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高中生们则在一旁认真记录着每天的喂食量、生长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养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一天,部分鸡苗突然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情况。这可把大家急坏了,“老把式”们立刻对鸡舍进行全面检查,仔细观察鸡苗的症状。经过一番排查,他们发现是鸡舍的温度有些偏低,导致鸡苗着凉。于是,大家赶紧在鸡舍里添加了一些干草,还升起了小火炉,提高鸡舍温度。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鸡苗们逐渐恢复了活力,又开始活蹦乱跳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鸡小鸭们逐渐长大。它们的羽毛变得更加丰满,叫声也愈发响亮。看着养殖场里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民们对未来的收益充满了期待。与此同时,那本由高中生们整理的养殖书籍也收到了出版社的反馈,出版社对书籍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很快便会安排出版。
在帮助贫困村子种植铁皮石斛的过程中,海岛村的村民们同样付出了诸多努力。他们组织了一支由种植能手和技术人员组成的队伍,前往那个贫困村子。到达目的地后,大家首先对当地的山地环境进行了详细考察,包括土壤质地、光照条件、湿度等因素。经过分析,他们发现部分山地的条件非常适合铁皮石斛的种植。
村民们手把手地教当地村民如何种植铁皮石斛。他们先清理出一片山地,将地面上的杂草和石块清除干净,然后在山地上搭建起遮阳棚,为铁皮石斛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接着,大家小心翼翼地将从山上采集的野生铁皮石斛进行分株繁殖,将幼苗栽种到事先准备好的苗床上。种植过程中,村民们反复强调种植要点,“这铁皮石斛对湿度要求高,咱们得经常浇水,但也不能积水,不然根会烂掉。”“施肥的时候要注意用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铁皮石斛种植项目顺利启动。然而,种植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难题。由于当地村民对铁皮石斛的生长习性了解不够深入,在施肥和浇水的环节出现了一些失误,导致部分铁皮石斛幼苗生长缓慢。海岛村的技术人员得知后,立刻再次前往当地,对村民们进行了更详细的培训,还制定了一份详细的种植指南,张贴在村子的公告栏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料,铁皮石斛逐渐适应了新环境,开始茁壮成长。看着原本贫瘠的山地逐渐被绿色覆盖,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大家深知,这片绿色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在帮助干旱村子种植耐旱作物方面,海岛村同样全力以赴。选派过去的村民们到达村子后,首先对土地进行了深耕和平整,让土壤更加疏松,有利于种子扎根。然后,他们将耐旱的地瓜种子和小麦种子按照科学的间距和深度进行播种。
播种完成后,浇水成为了关键环节。由于当地水资源匮乏,村民们只能依靠有限的井水和雨水。为了节约用水,大家想出了各种办法,如采用滴灌技术,用竹筒和陶罐制作简易的滴灌装置,让水能够缓慢而均匀地渗透到土壤中,保证种子和幼苗得到充足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