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海岛夏日加工厂启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姨舀了一勺尝,当即买了三罐:“给我闺女带两罐,她在工厂上班,没空做饭,拌米粉正合适。”展销会三天,海岛的产品卖得一空。地区供销社的领导特意过来,拍着林小满的肩膀:“小林同志,你们的产品有特色、质量好,我们决定跟你们长期合作,每月保底收购五百斤米粉!”

回程的船上,互助组的人捧着订单,手都在抖。李婶抹着眼泪笑:“我活了半辈子,从没想过咱海岛的米能卖到地区去……”

林小满望着窗外的海浪,心里踏实得很。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海岛上的好东西,远不止这些。米粉打开了市场,林小满又把心思放在了养殖上。她带着养殖户们去看香料鸡,这些鸡吃了掺着迷迭香和百里香的饲料,羽毛油光水滑,肉质透着淡淡的清香。

“咱得扩大养殖规模,”林小满说,“但不能破坏海边的生态,得想想别的法子。”她想起系统空间里看到的“生态养殖池”图纸,便和大家商量:“在离海边远点的地方挖池子,引海水进来,池边种上芦苇,既能净化水质,又能给鸡鸭遮阴。鸡粪还能当肥料,给紫米田施肥,一举两得。”

村民们觉得这主意靠谱,说干就干。男人们拿着锄头挖池子,女人们去海边割芦苇,孩子们则帮忙捡石头砌池边。林小满从系统空间取出几包“益生菌粉”——精灵说这东西能分解鸡粪里的臭味,还能让水质更干净。她悄悄把粉末掺进饲料里,没过几天,养殖场的臭味果然小了很多。

“小满,你这饲料里加了啥宝贝?”养殖户王大叔凑过来问,“不光鸡长得快,连池子的水都清亮了。”

“就是加点咱山里的草药粉,”林小满笑着说,“老辈人传下来的法子,能让鸡鸭少生病。”

她又领着大家在池边种上了辣椒和玉米,既利用了空间,又能给鸡鸭提供遮阳的地方。玉米成熟了,直接掰下来喂鸡;辣椒红了,摘下来做辣椒酱——整个养殖种植形成了一个小循环,一点不浪费。

县农技站的王同志再次来岛时,看到这景象连连点头:“这就是生态农业啊!你们做得比书本上写的还好,我回去得把你们的经验推广出去。”林小满笑着递上刚收的玉米:“王同志,尝尝咱的玉米,比普通玉米甜,因为用的是鸡粪当肥料,纯天然。”

王同志咬了一口,眼睛一亮:“这玉米也能加工啊!做成玉米碴、玉米饼,又是一个新品种。”林小满心里一动——是啊,海岛的土地上,能长出来的好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六月的海岛,迎来了雨季。连日的阴雨让晾晒米粉成了难题,互助组的人急得团团转。林小满看着屋檐下滴滴答答的雨水,突然想起系统空间里的烘干架。“有了!”她召集大家,“咱用竹片搭架子,下面烧木炭,把米粉挂在上面烘。注意控制火候,不能烤焦了。”

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王大哥带着人劈木炭,李婶们在屋里搭架子,孩子们则负责给木炭扇风。林小满悄悄在木炭里掺了点空间里的果木炭——这种木炭火力均匀,还带着淡淡的果香,烘出来的米粉更香。

“小满,你闻闻,这米粉烘出来比晒的还香!”李婶拿起一把米粉,脸上笑开了花。雨季里,烈属张奶奶的屋顶漏了雨。林小满知道后,立刻叫上互助组的年轻人:“咱先去给张奶奶修屋顶,米粉晚一天做不碍事。”

小伙子们扛着梯子、拿着茅草,踩着泥泞的小路去了张奶奶家。阿泽也跟着帮忙递茅草,宛宛则给张奶奶擦桌子、倒热水。“你们这群孩子,真是比亲孙子还亲,”张奶奶拉着林小满的手,眼泪直掉,“当年我家老头子牺牲的时候,我以为天塌了,没想到现在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张奶奶,这都是应该的,”林小满给她披上外套,“您放心,以后有啥难处,咱互助组都帮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