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互助之光希望田野

宛宛也不甘示弱,说:“我可以给他们唱歌,陪他们玩。”

林小满看着两个懂事的孩子,心中满是欣慰。“真是妈妈的好孩子!等这个组织成立了,你们就能发挥大作用啦。”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小满一边等待着老领导们的回信,一边开始着手准备成立妇女帮扶组织的相关事宜。她挨家挨户地走访海岛上的妇女,向她们讲述自己的想法。

“张大姐,你看咱们岛上有些烈士家属生活不容易,咱们成立个组织帮帮他们,你觉得咋样?”林小满坐在张大姐家的院子里,诚恳地说道。

张大姐听后,毫不犹豫地说:“小满,我觉得这主意好!咱们都是海岛上的人,就应该互相帮助。有啥需要我做的,你尽管说。”

“李嫂,咱们一起为那些留守儿童做点事,让他们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你愿意不?”林小满又来到李嫂家。

李嫂笑着说:“小满,我当然愿意啦!我家孩子也大了,我正好有时间。”

在林小满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妇女表示愿意加入这个组织。大家纷纷出谋划策,讨论着如何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

与此同时,阿泽和宛宛也没闲着。阿泽每天放学后,都会和小伙伴们一起,收集一些贝壳和石头,打算做成小礼物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宛宛则跟着妈妈,学着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比如用彩纸折一些小星星,准备送给留守儿童。

几天过去了,海岛上迎来了京市派来的六人小组。这六人小组一上岛,就立刻投入到耐盐碱水稻的研究工作中。他们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研究工具和资料,虽然在现在看来这些工具可能并不十分完善,但对于海岛上的人们来说,已经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了。

林小满带着阿泽和宛宛,热情地迎接六人小组。“各位同志,欢迎你们来到海岛!一路上辛苦了。”林小满笑着说道。

六人小组的组长王教授笑着回应:“不辛苦,能来参与这项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我们都很激动。”

阿泽好奇地看着这些陌生的叔叔阿姨,问道:“叔叔,你们真的能让水稻在盐碱地里长得更好吗?”

王教授蹲下身子,笑着对阿泽说:“小朋友,我们会努力的。这种水稻要是研究好了,就能让更多的人有饭吃,你说好不好呀?”

“好呀!”阿泽用力地点点头。

宛宛也凑过来,说:“叔叔阿姨,加油哦!”

在六人小组的精心指导下,耐盐碱水稻的研究工作如同一艘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帆船,终于找到了新的航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这个六人小组由一群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科研人员组成,他们对耐盐碱水稻的研究充满热情,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他们的努力下,对水稻种植环境的研究变得更加细致入微。

他们不仅仅关注土壤的盐碱度,还深入研究了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分析和比对,他们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耐盐碱水稻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他们还大胆尝试调整种植方法和肥料的使用。经过反复试验和调整,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种植方式,可以让水稻更好地适应盐碱地的特殊环境。而在肥料的选择上,他们也经过了多次筛选和比较,最终找到了一种能够提供充足营养且不会对土壤造成负面影响的肥料。

在这个过程中,阿泽和宛宛这两个孩子也展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他们经常跑到试验田边,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叔叔阿姨们忙碌的身影。叔叔阿姨们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有的在测量土壤的盐碱度,有的在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还有的在记录各种数据。阿泽和宛宛被这一切深深吸引,他们不时向叔叔阿姨们提出各种问题,而叔叔阿姨们也总是耐心地解答,让他们对耐盐碱水稻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哥哥,他们在做什么呀?”宛宛指着正在田里忙碌的六人小组问阿泽。

阿泽想了想,说:“他们在让水稻长得更好呢,这样以后大家就有更多好吃的米饭啦。”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小满终于收到了老领导们的回信。信中,老领导们对林小满成立妇女帮扶组织的想法表示了高度的认可和支持。他们写道:“小满同志,你的想法非常好,我们十分赞同。我们会在官方层面给予你们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希望你们能够尽快将这个组织建立起来,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同时,我们也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耐盐碱水稻的研究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

林小满看完信,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动力。她立刻召集那些愿意加入帮扶组织的妇女们,开了一个会。

“姐妹们,京市的领导们同意咱们成立帮扶组织啦!咱们可得好好干。”林小满兴奋地说道。

“好呀,终于可以开始啦!”大家纷纷回应道。

会上,大家一起讨论了帮扶组织的具体运作方式。决定先对海岛上的烈士家属、留守儿童老人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烈士进行详细的统计,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然后,根据不同的需求,安排相应的帮扶人员。

“张大姐,你负责统计烈士家属的情况,看看他们都需要哪些帮助。”林小满说道。

“好嘞,小满,你放心吧。”张大姐回答道。

“李嫂,你去统计留守儿童的信息,包括他们的年龄、学习情况这些。”林小满又说道。

“没问题,小满。”李嫂说道。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忙碌得像陀螺一样。阿泽和宛宛也不例外,他们紧紧跟随着妈妈的脚步,尽自己所能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