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车间里的新笑声

晚饭的海菜蛤蜊汤炖得奶白,阿泽捧着碗喝得直咂嘴,说这汤里的鲜味能盖过车间里的塑料味。宛宛把螃蟹倒在桌上的搪瓷盘里,看着它围着块海菜转,突然指着螃蟹的脚印喊:“妈妈你看,小螃蟹在画模具呢!”果然,螃蟹爬过的地方留下歪歪扭扭的印子,倒真像阿泽画的模具草图。

林小满给她夹了块蛤蜊肉:“等它学会做模具了,就让它来厂里上班,跟张大爷学调机器。”宛宛立刻把蛤蜊肉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那我当厂长,给它发糖吃。”阿泽在旁边笑:“你连数都数不清,怎么当厂长?”兄妹俩你一句我一句拌嘴,引得林小满也笑,汤里的热气模糊了眼镜片。

夜里,煤油灯的光昏黄柔和,阿泽趴在炕桌上画图纸。这次他不仅画了模具的样子,还在旁边画了个小人,扎着两条辫子,手里举着账本,一看就是王晓月。“王阿姨检查模具的时候就这样,”他指着小人的眼睛说,“瞪得圆圆的,一点错都挑得出来。”

宛宛则用彩纸折了个小盒子,说是给螃蟹做的“模具”。她非要林小满把蛤蜊肉放进盒子里,“让小螃蟹用模具做蛤蜊”,结果螃蟹爬进盒子里不出来了,引得她急得直拍桌子。林小满笑着把盒子倒过来,螃蟹“啪嗒”掉在盘里,举着钳子气鼓鼓的,逗得两个孩子直笑。

第二天歇工,天刚亮阿泽就爬起来,拽着宛宛去赶海。林小满跟在后面,手里拎着竹筐,里面装着王晓月昨晚送来的玉米饼,还热乎着呢。沙滩上的露水没干,踩上去软乎乎的,像踩在棉花上。远处的礁石缝里,几只海鸥扑棱着翅膀飞起来,惊得小螃蟹四处乱窜。

“王阿姨说要带点新鲜海菜回去,她妈喜欢包海菜包子。”阿泽一边说,一边往礁石缝里钻,手里的小铲子“咔哧咔哧”铲着海菜,嫩绿的裙带菜被他连根拔起,抖掉上面的小海螺扔进筐里。宛宛则蹲在浅水区,用小手刨沙子,时不时挖出个指甲盖大的蛤蜊,举着喊“妈妈快看”。

王晓月来得比他们晚些,骑着辆半旧的自行车,车后座捆着个布包。“我妈烙的玉米饼,夹了海菜馅,”她把饼子分给大家,热气腾腾的饼子咬一口,海菜的鲜混着玉米的甜,在嘴里化开,“她说让孩子们尝尝,比干啃饼子强。”

阿泽咬着饼子,眼睛却盯着王晓月带来的硬纸板。“王阿姨,你看我捡的贝壳,”他从兜里掏出个带棱的贝壳,放在硬纸板上比划,“这个弧度能做浮漂的侧面不?我想画个图纸。”王晓月放下饼子,拿起贝壳量了量:“差不多,半径能有三厘米,做个小模具正好。”

两人蹲在沙滩上,阿泽用树枝画贝壳的轮廓,王晓月帮他标刻度。“这里得画条虚线,”她指着贝壳的弧度说,“表示模具的内侧。”宛宛凑过来,在旁边画了个小太阳,说是“给模具加热的”,引得两人直笑。

张大爷带着小孙子也来赶海,小家伙跟阿泽差不多大,举着个小铁桶,里面装着半桶小螃蟹。“阿泽哥,你看我抓的!”他举着桶跑过来,螃蟹在桶里“咔嚓咔嚓”划着。阿泽从兜里掏出颗水果糖给他:“换你两只螃蟹,给我妹妹玩。”小家伙立刻倒了两只最大的进去,攥着糖蹦蹦跳跳地跑了。

李嫂和几个女工坐在礁石上织渔网,线梭子在手里飞,“嗖嗖”的像小蝴蝶。“小满,你看我这网眼织得匀不?”李嫂举着渔网喊,阳光透过网眼落在她脸上,映出细碎的光斑。林小满点头:“比厂里的机器织得还规整!”引得女工们一阵笑。

海风把笑声吹得老远,混着海浪拍礁石的“哗哗”声,像支没谱的歌。阿泽的塑料屑捡了满满一布袋,硬纸板上的图纸也画得差不多了,贝壳的轮廓旁边标着歪歪扭扭的“3cm”。宛宛的螃蟹瓶里多了只小海螺,是王晓月帮她捞的,吹起来“呜呜”响,像远处轮船的汽笛。

“等歇完这两天,咱们去镇上赶集吧?”王晓月突然说,手里的树枝在沙滩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缝纫机,“我想去看看百货店的缝纫机长啥样,画个图纸回来,让张大爷试试能不能做个简易的。”林小满眼睛一亮:“好啊,带上孩子们,让宛宛看看真正的虎头鞋,比她脚上这双还花哨。”

阿泽立刻凑过来:“我要去看大吊车!表姐书里画的那种,能吊起来好多筐货!”宛宛也跟着喊:“我要水果糖!跟表姐带的一样,橘子味的!”王晓月笑着拍了拍她的头:“都买,不过阿泽得帮我拎包,宛宛得给我唱首《东方红》,就唱你上次跑调的那个。”

夕阳把沙滩染成金红色时,他们的竹筐都满了。阿泽的塑料屑布袋鼓鼓囊囊,宛宛的螃蟹瓶里挤着四只小螃蟹和一只海螺,王晓月的筐里装着半筐海菜和十几个大蛤蜊。林小满把最后一块玉米饼分给大家,饼渣掉在沙滩上,引来几只小螃蟹,举着钳子慢慢爬,像在捡漏的小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