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营第一天,林薇亲自到场。她并未身着华服,仅是一袭简单的青衫,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三十六名孩童穿着统一的青色布衣,脸上带着初来乍到的茫然、忐忑,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希望,整齐地站在校场上,望着前方那位气质清冷、目光却异常温和的年轻女子。
“孩子们。”林薇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孩子的耳中,“从今日起,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你们失去了原来的亲人,或许经历了苦难,但从此刻起,你们有了新的身份,新的家人,新的使命。”
她目光扫过一张张稚嫩却认真的脸庞:“在这里,你们将学习知识,锻炼体魄,掌握技能。你们会吃很多苦,流很多汗,甚至可能流血。但这一切,并非为了让你们成为杀人的利器,或是争权夺利的工具。”
她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我们聚集于此,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让这世间,少一些饥馑冻馁,多一些温饱安宁;少一些冤屈不公,多一些朗朗乾坤;少一些战乱流离,多一些太平盛世!你们今日所学,将来所用,皆是为了守护这天下千千万万如你们曾经一般无助的百姓!你们,将是刺破黑暗的利剑,亦是守护光明的坚盾!你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知,但你们的功业,将泽被苍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高深的道理,只有最朴素、最直接的情感共鸣。这些孩子大多出身贫苦,亲身经历过苦难,林薇的话,如同一颗火种,投入了他们干涸的心田。许多孩子的眼睛亮了起来,那是一种找到了归属感和人生方向的光芒。
“记住我们的名字——”林薇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凤影!”
“凤影!”孩子们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在庄园上空回荡,标志着一段全新的历程正式开始。
雏凤营的生活严格而充实。
天未亮,孩子们便需起床,迎着晨曦练习基础吐纳和拳脚。上午是文化课,赵乾亲自编写教材,从《千字文》启蒙,到简单算术,再到地理图志、大唐律例浅释。他讲课时,并非照本宣科,常结合时事、案例,引人入胜。他尤其注重讲述历史上那些为民请命、为国捐躯的英雄故事,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们的价值观。
下午是武艺训练。柳七娘从玄羽堂挑选了几名背景相对干净、性格沉稳的老手担任教头。训练从最基础的站桩、马步开始,强调根基。林薇特意嘱咐,初期不许传授过于阴狠毒辣的杀招,而是以强身健体、自卫制敌为主,兼修轻功与匿踪技巧,培养其灵巧与耐性。
夜晚,孩子们还需学习各类杂学,如简单的易容、追踪与反追踪、密写、野外生存等。甚至,林薇偶尔会亲自前来,为他们讲解天下大势,分析朝堂格局,引导他们思考何为“忠”,何为“义”,何为真正的“守护”。
训练无疑是艰苦的。有孩子因扎马步而双腿颤抖,有孩子因背诵不出文章而被罚抄写,有孩子在野外生存训练中磨破了手脚。但雏凤营的氛围却并非冷酷无情。林薇定下规矩,营内弟子需团结互助,禁止私斗欺凌。年长的孩子需照顾年幼的,进度快的需帮助进度慢的。膳堂的伙食虽不奢华,却保证营养充足。每逢旬假,还会组织一些游戏、竞赛,胜者能得到一些笔墨、小点心之类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