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梅江县本地的《民生早报》就刊登了“民警审讯施暴”的新闻,头版头条配着王海涛额头带伤、一脸“委屈”的照片,标题刺眼——《梅江民警知法犯法,审讯室暴力逼供无辜市民》。
文章里添油加醋,说民警“为了逼供不择手段”,把王海涛塑造成了“酒驾认错却遭暴力对待”的受害者。
这不就明摆着警局里有内贼吗?可这也只能以后慢慢查了。毕竟现在还是要处理眼前的事。
现在外面舆论一片哗然。网上的人都在叫嚣着黑幕,要求放过王海涛。
原本全网同情李红梅殉职的声音里,掺杂了大量质疑和指责:“警察怎么能随便打人?”。
“没有证据就乱抓人,这是滥用职权!”
省厅的投诉电话被打爆,连上级领导都亲自打电话来问责。
高层心里跟明镜似的。李红梅筹划的扫黑行动早在半年前就报备省厅,行动方案只有局里少数几人知晓。
王海涛的“酒驾”不过是黑势力掩人耳目的幌子,甚至可能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暗杀。
可广大人民群众看着呢,他们是警察,是执法者,必须讲证据、讲法律。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车祸是蓄意谋杀,就只能先认下“警察违规”的事实。
市局领导咬着牙做了处分决定。动手的三名刑警,两人记大过,一人调离刑侦岗位去了后勤。
更糟的是,随后又有匿名举报信传出,说李红梅的扫黑计划提前泄露,局里几个参与筹备的核心刑警被牵扯进来,因“涉嫌泄密”被省厅调查组停职调查。
短短一周内,梅江县公安局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局长殉职,刑侦骨干要么被处分要么被调查,整个领导班子几乎陷入瘫痪,急缺一个能挑大梁、镇得住场子的人。
也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房局之前给沈韶华递上去的提拔申请,被重新摆到了省厅领导的桌面上。
加上沈韶华在省厅培训时的表现太过亮眼。
她不但完美演示了如何在复杂地形下实现精准围捕,导致那场围捕至今还被当作经典案例在全省公安系统内推广。更是展现了绝对的掌控能力和任人的领导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