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战略抉择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越来越激烈,年轻军官们血气方刚,说的是“道义”和“士气”;长老们沉稳持重,讲的是“生存”和“根基”。议事堂里的气氛像绷紧的弦,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赵罗一直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石桌,沉默地倾听着双方的争论,没有插话。他看到赵虎在一旁欲言又止,显然也倾向于出击,却又顾及长老们的意见;看到赵诚眉头紧锁,显然在盘算着出击的风险和自保的隐患;还看到陈秀才在纸上写写画画,似乎在分析双方的利弊。

直到堂内的争论声渐渐小了下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时,赵罗才缓缓开口。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主动出击,跟清军主力硬碰,是送死,不可取;但缩在山里,眼睁睁看着周边百姓被屠戮,看着清军在咱们眼皮子底下劫掠,也不行。”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在铁石山周边画了一个圈:“这一圈,是咱们的‘缓冲带’——有咱们的梯田,有归附的村落,有咱们的贸易渠道。要是清军把这一圈都毁了,咱们就成了孤山,粮源断了,兵源没了,迟早会被耗死。而且,见死不救,寒了人心,以后谁还敢归附咱们?”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但清军主力数万,战力强悍,咱们这点人出去,就是杯水车薪。所以,咱们的战略是——固守待机,有限出击。”

“固守待机”,就是以铁石山的防御工事为核心,加固山口、暗堡,把火炮、火枪部署到位,确保山寨本身万无一失;同时,把山外归附村落的百姓、粮食,尽可能转移到山上,避免被清军劫掠。

“有限出击”,则是派出小股精锐——每队不超过五十人,由经验丰富的军官带队,配备后装枪和少量霰弹炮,在铁石山周边百里范围内活动。任务有三个:第一,救援被清军小股部队(百人以下)围困的百姓,把他们带回山;第二,打击清军的游骑和补给小队,抢他们的战马、物资,干扰他们的劫掠计划;第三,侦查清军的动向,一旦发现主力靠近,立刻回报,做好防御准备。

“简单说,”赵罗看着众人,眼神坚定,“咱们不主动找清军主力拼命,但也绝不允许他们在咱们的地盘上为所欲为。守住自己的家,护好周边的人,这才是咱们该做的。”

这番话,既照顾了长老们“自保”的顾虑,也满足了年轻军官们“抗清”的意愿,更兼顾了铁石山的长远利益。堂内瞬间安静下来,之前争论的双方,脸上都露出了认同的神色。

赵伯公捋着胡子,点了点头:“固守待机,有限出击,这个法子稳妥。”

赵石头也松了口气,抱拳道:“府主英明!只要能跟鞑子干,哪怕是小股出击,我们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