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众评委讨论的热烈的时候,凑上来围观的青岛工匠当时就不服了!
不过他们也没有激进吵闹,而是想到了个妙招。
“王建国同志,咱们两人以青岛肉联厂的名义,正式向您发起剥皮挑战,咱们觉得你的机器完全比不上我们手工剥皮的速度!机器哪有咱们工人的双手可靠?大家说是不是!!!”
两名工匠齐声高喊,将在场的目光都聚焦而来。
现在百名大工匠都是手艺着称的大手,除了轧钢厂这种大型重工之外,其余的都是依靠工人的双手实现精细化操作,他们打心底里都认为自个的双手比死板的机器更有创造力!
顿时,这番讲话得到了现场工匠们的齐声支持。
“没错!咱们工人阶级大过天!咱们双手就是最好的证明!你机器没了电就是块铁疙瘩!咱们不吃窝窝头都能干上两天,你机器拿什么跟我们比!”
“咱们不仅脑子灵活,手脚还灵活,能够随时因地制宜及时调整,你这铁疙瘩能做到吗?而且坏了,还不是咱们这些工人来维修,哈哈!”
“咱们工人有力量,昨儿我还见着电力局的工人来给它接线通电呢,不然它啊!动都动不了啊!哈哈!”
如此热闹且一边倒的情况,直接点燃了现场的竞赛气氛。
评委们见状,也点头微笑,当即同意了这场两厂间的比试。
其他赛场的工厂们,也都在忙活的同时,时不时的往王建国那边瞧去,尽量不让自个错过这场热闹,但也有人不管不顾,一心沉浸在自个的比试中——
比如:易中海。
贾东旭打完下手,搬完东西就被现场的监督人员撤离到一旁观赛,至于一起参赛?呵呵,怎么可能,这都是易中海的自个的想法,劳动竞赛才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师傅、杨师傅,你们专心锉削,我来帮你们观察外边的情况。”贾东旭在场下积极参与,希望贡献自个的力量,方便获奖后分功。
轧钢厂比拼的是“六角螺母、螺丝手工配做”。
这是钳工最基础、最核心的手工操作技能,选手拿到两块45#钢方料(20mm×20mm×12mm),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纯依靠手工,在制作出一枚M12标准六角螺母和配套的螺丝,工序中需包含划线、钻孔、攻丝、锉削六角等缺一不可,时间越短加分越高,螺丝与螺母的配合愈加紧密、精细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