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芝连忙上前帮忙脱外套,烤鞋面:“回来了,咱们回老屋坐着吧,咱们这个月的煤炭定量已经领完了,没多余的了。”
每家每户的定量就那么多,普通人家想要多点根本没有办法。
王建国回想起最近这几个月,由于自个升职加薪家人高兴,以及王老汉需要居家养伤的缘故,屋子里的煤炭用的都很阔绰,没有像之前那样抠抠搜搜,加上多了秀芝的城市户口,煤本几乎是已经给他们用到了极致。
没想到,搬到新家之后,煤炭居然不够用了,距离夏天还有至少三四个月,这段时间虽然是春天,但是屋子没有煤那可都是冷嗖嗖的。
回到老屋,显然就暖和多了。
“建国秀芝啊!多拿点煤球到你们新家去,咱们老两口煤够用了。”
老妈陈凤霞说着,从角落处拿来簸箕,里面装着满满的煤球。
“妈,你们这的煤也不够用,都给咱们你们可咋办啊?”秀芝很清楚,家里的煤不多,临近月底几乎都是省吃俭用。
但是由于秀芝怀孕的缘故,二老自然不能让其忍受寒冷。
“没事,我跟你爸明儿到阜成门那捡捡煤去。”
早些年的时候,阜成门的城根下有很多的卸煤场,煤队们会指挥着骆驼来运输,渐渐地煤铺兴起,后来环城铁路建通,煤铺子也就进就陆续进了京城,后续城内的需求量很多,商铺们也开始沿着胡同大街小巷驻扎发展,彼时寒冷天,煤就已经成为了民众的唯一取暖方式。
最开始的煤是一种叫砟子煤的硬质煤块,后来又进化到了手摇煤球、机制煤球。
现在四九城的主流就是手摇的煤球,配合上简易的煤球炉子,一个取暖,简易的烧水做饭设备就好了。
王建国来到老式的煤球炉子前,用火钳捅了捅底下煤块,让其燃烧的更加充分。
这种炉子规模不大,六七十公分高,直径二三十公分,上面是炉盘、炉口、炉膛,最下端则是有着可以抽拉的炉箅,炉箅上端有个几公分的圆孔,方便火钳钩子捅进去抖煤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