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苏工坚持按毛熊标准,要求使用昂贵的进口仪器进行精密测量。而戴工则认为这边的土层情况特殊,主张采用当地老工人摸索出的“夯锤落痕验土法”结合简易测量快速判断。两人在工地上激烈争吵,苏工指责戴工“用农民经验挑战科学权威,是极端危险的游击习气”;戴工则反唇相讥,说苏工“脱离国家实际,是典型的教条主义”。
最终,部里采纳了苏工的意见,导致工程延误半个月,浪费了大量资金。
事后总结会上,戴工当着全体技术人员的面,把一摞超支的单据摔在桌上,痛心疾首地说:“我们是在用老百姓勒紧裤腰带省下的钱搞建设,不是在做学术论文!”
这件事让苏工在毛熊专家面前颜面尽失,也让他认定戴工是故意捣乱、破坏中毛盟友关系的“刺头”。
经此一役后,两人是彻底决裂,戴工甚至搬到了隔壁办公大楼里办公,各管各的,就连当时的陈正部长出面调停,也没有办法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
毕竟在他看来,两个人实际上都没错,大家都是为了国家的建设出力,只是大家的思考方法不一样,导致的分歧。
当然了,这样的分歧一时之间也很难解决,人是最难被改变的,这是老祖宗传下来不知道多少年的经验了。
陈正部长不会干这些浪费时间的事情,干脆就将两人分开,各干各的,彼此不打扰就好。
相反,他倒是挺欣赏这样的争论,在争论中,才能够体现出大家为国家建设的热情,不然死气沉沉讨论出来的方案有什么用呢?
吃完瓜的王建国点了点头。
你看吧!这就是进部之后的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在这里并不是一言堂,即便王建国拿着先进的图纸到这来公开讨论,恐怕都会出现一大半的反对派系。
毕竟,在时代局限性下,他们也就只能通过以往的经验来判断可行性,自己在没有绝对的话语权的情况下,推动事情会有极大的阻碍。
王建国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