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一个百亿工业项目是成绩,修复一条百年老街,让文化活起来,让市民有归属感、自豪感,同样是我们追求的政绩。”他展示了龙口老街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以及市民文化节上群众欢笑的场景,“这就是第二个关键词,创新。创新不止是技术的创新,更是发展理念、治理方式的创新。我们要敢于打破路径依赖,在产业选择、城市经营、文化传承上,都要勇于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新路。”
他重点阐述了“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和内在驱动力的作用,指出其对于吸引人才、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社会凝聚力的深远影响。
然后,他谈到了当前龙湖面临的瓶颈和正在思考的破局之道。
“龙湖发展到今天,遇到了空间、能源等硬约束。我们内部挖潜是必要的,但更要放眼区域,思考融合发展。”他提到了正在研究的“临港-龙湖-桥头”产业协同构想,“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间的竞争,而是城市群、区域板块的竞争。我们必须学会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才能突破天花板,打开新天地。”
这个话题显然触动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学员的神经。区域合作喊了多年,但真正落地成功的案例不多,利益协调是最大难题。林万骁坦诚地分析了可能遇到的障碍,但也指出了在国家和省级战略加持下的机遇,他的思考显得务实而富有前瞻性。
最后,他回到了基层治理的核心。
“所有的规划、所有的政策,最终都要落到人身上。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更幸福。”他展示了龙湖教育改革后中考成绩提升的数据,以及随之带来的人才吸引效应;提到了乡村振兴试点中农民增收的笑脸。“这就是第四个关键词,人本。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但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人,是民心。只有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
他结合自己在青桥、在龙湖处理具体事务的例子,生动地讲解了如何平衡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魄力与耐心。他的讲述没有空话套话,全是鲜活的实践和深刻的反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个多小时的课程,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当林万骁宣布下课时,教室里先是片刻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发自内心的认可。
学员们围拢过来,纷纷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