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小组成立的第四天,凌晨三点。
部东配楼三层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浓咖啡和熬夜带来的焦灼气息。监测研判组的开放式办公区内,键盘敲击声和低语声此起彼伏,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无数信息流如同暗夜里的星河,闪烁着,流动着。
林万骁坐在自己的小办公室里,面前摊着刚刚送来的、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启明星”相关议题舆情速递(每小时更新)》。过去几十个小时,他和整个小组像上紧发条的钟表,高速运转,初步搭建起了监测网络,梳理了风险点,一切都按部就班,直到两小时前。
监测组组长王卫明脸色凝重地推门进来,甚至忘了敲门。
“林局,出情况了。”他声音干涩,将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材料放在林万骁桌上,“有人在‘经济学者论坛’、几个活跃的财经V信群,还有境外的‘华语视界’网站上,散播‘启明星’方案的核心要点!虽然只是片段,但涉及产权界定和市场准入的关键部分,描述非常接近草案内容!”
林万骁心头猛地一沉,抓起材料迅速浏览。帖子内容极具煽动性,将方案中关于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设计,歪曲为“甩卖国资”、“放任资本无序扩张”,并配以耸人听闻的标题。下面的讨论已经炸锅,质疑、愤怒、嘲讽的声音快速叠加。
“来源追踪到了吗?”林万骁的声音冷得像冰。
“还在追!对方用了多层跳板和境外服务器,很专业。但传播路径显示,最初是从几个小范围的私人学术沙龙和商会内部流出的,估计是参与前期征求意见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王卫明语速飞快,“目前范围还不算太大,但都是知识精英和利益相关方聚集的地方,扩散速度会非常快,而且影响力不容小觑。”
“通知引导应对组和综合协调组负责人,立刻到我这里。启动应急预案,等级……黄色。”林万骁没有丝毫犹豫。黄色,意味着确认信息泄露,可能引发区域性、群体性关注,需要高度警惕并准备介入。
几分钟后,小小的办公室里挤进了三位分组组长,个个面色严峻。
“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林万骁没有废话,直接指向白板上刚刚画出的简易态势图,“我们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现在不是追查内鬼的时候,当务之急有三件事。”
他目光如炬,扫过三人:“第一,监测组扩大监测范围,提升预警级别。所有与‘启明星’可能相关的衍生话题,所有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的社交账号、博客,全部纳入重点监控。我要知道每一个质疑点的具体内容,每一个有影响力人物的态度倾向。每小时报送一次深度分析,不能只罗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