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不由分说,立刻站直了小身板,奶声奶气却又异常认真地背诵起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背完,紧张又期待地看着林万骁。
“背得真棒!”林万骁俯身将儿子高高举起,引得小家伙咯咯直笑,所有的疲惫仿佛在这一刻都被这纯真的笑声洗涤了大半。
午饭桌上,菜式简单却精致,都是他偏爱的口味。夏宁宁不断给他夹菜,自己却没吃几口,更多时候是照顾着兴奋的儿子,让他好好吃饭。
“爸爸,吃肉肉,长力气!”小林怀信有样学样,用小勺子颤巍巍地舀起一块最小的红烧肉,努力想放到爸爸碗里。
看着儿子专注而笨拙的动作,林万骁心头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他张口接住,细细咀嚼着,只觉得这普通的家常菜,胜过任何山珍海味。
饭后,夏宁宁哄睡了儿子,回到客厅,看到林万骁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眉宇间却依然锁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凝重。她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拿起一本看到一半的社会心理学着作。
过了一会儿,林万骁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宁宁,你说……为什么有些明明是为了长远利益、多数人好的改革,在推行前,总会遇到这么大的阻力,甚至是被误解和攻击?”
他没有说“启明星”,但夏宁宁立刻明白了他所指。她放下书,没有立刻用空洞的安慰回应,而是思索了片刻,用她学者式的理性分析道:“从社会心态学的角度看,这可能涉及几个层面。”
她的声音平和而清晰,像一道清泉,流淌在安静的客厅里。“首先,是‘损失厌恶’。人们对于可能失去现有利益的恐惧,远远大于对未知潜在收益的期待。改革往往会触动现有利益格局,哪怕这种格局并不合理,但它是既定的、熟悉的。打破它,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
林万骁依旧闭着眼,但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击,显示他在认真倾听。
“其次,是信息不对称和信任赤字。”夏宁宁继续道,“决策者掌握全局信息,但公众往往只能接触到碎片化的、甚至是被加工过的信息。如果缺乏足够权威、坦诚和持续的沟通,信任就难以建立。一旦出现信息真空,谣言和误解自然会填充进来。而且,过往一些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也会透支整体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