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缓慢却扎实。艾琳娜的团队利用AI,从海量用户数据中,初步识别出了几种与“生理年龄”偏离度高度相关的、综合性的代谢物组合模式。苏晴的团队则在“烛龙”的辅助下,对一种从黄芪中提取的特定多糖化合物进行了模拟,发现它可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轻微增强细胞自噬的效率——这是细胞清除垃圾、维持年轻态的关键过程之一。
陈玄同教授则带着几个年轻人,埋头研究《黄帝内经》中关于不同年龄段生理特点的论述,试图将其与现代发育生物学和衰老生物学的研究发现进行对照,虽然玄奥,却偶尔能提供一些跳出框架的思考角度。
然而,就在“溯源”实验室刚刚步入正轨,取得一些微小但令人振奋的初步成果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将他们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家影响力巨大的国际科技媒体,发布了一篇深度调查报道,标题极具煽动性:
**【独家深挖:见鹿科技秘密组建‘长生不老’实验室,巨额资金投入引发生物伦理担忧!】**
报道详细披露了“溯源”实验室的位置、部分核心成员的背景、以及庞大的预算规模(虽然有所夸大)。文章引用了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生物伦理学家”的评论,质疑见鹿科技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涉足如此敏感领域的动机,担忧其可能进行不受监管的基因编辑或危险的人体实验,甚至危言耸听地将其与一些科幻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节联系起来。
这篇报道迅速被全球媒体转载,引发了轩然大波。公众对“长生不老”话题的天然关注与对科技巨头的不信任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见鹿想当上帝吗?”
“私人公司不应该触碰生命的禁区!”
“必须立刻叫停他们的实验!”
类似的言论在网络上弥漫。甚至连一些合作方和“出海联盟”内的伙伴,也打来电话询问情况。
“溯源”实验室刚刚开启的探索之旅,瞬间陷入了巨大的争议和迷雾之中。而林见鹿敏锐地感觉到,这篇时机精准、内容详实的报道,其背后,很可能与那个隐藏在“生命优化公司”背后的黑影,脱不了干系。对手不仅在进行黑暗的实验,还要用舆论的枷锁,锁死他们进行光明正大研究的一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