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铸剑为犁,新政初行

崇祯三年,六月廿一,晨光熹微。

西山卫指挥使衙署内,一夜未眠的林枫用冷水拍了拍脸,看向窗外。昔日肃杀的校场旁,新开辟的菜畦已是绿意盎然,几名老弱妇孺正在其间劳作。远处水力工坊的轰鸣声隐隐传来,与校场上晨操的号令声交织,构成一幅奇特的耕战图景。

“将军,陈主事和王守备已在堂外等候。”亲卫低声禀报。

林枫整理了一下身上略显粗糙的千户官服——这是西山自产的棉布所制。虽然质地不如江南绸缎,却代表着西山自给自足的开始。

“请他们进来。”

陈文渊和王铁柱联袂而入。陈文渊手中捧着厚厚的册簿,王铁柱则带着一身铁屑与油烟的气息。

“坐。”林枫示意二人落座,目光落在陈文渊展开的田亩图册上,“垦殖令推行如何?”

“回将军,”陈文渊指着图册上密密麻麻的标记,“按新令,凡西山卫辖内军户,每丁授田三十亩,首年免赋,次年起课三成。首批开垦的东山洼三百亩坡地已全部分配完毕。只是……”

他顿了顿,面露忧色:“这般低的赋税,卫所粮饷如何维持?朝廷拨付的饷银本就有限,如今又多了这许多张口吃饭。”

林枫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看向王铁柱:“铁柱兄,工械营新建的‘民用坊’进展如何?”

王铁柱顿时来了精神,黝黑的脸上泛着光:“回将军,按您的图纸,新式织机已造出十台!比旧式效率快了近五倍!水力磨坊一天能磨麦五百斤,榨油坊出油率也比土法高出三成。咱们西山自产的棉布、菜油,质地好,成本低,在河口集上供不应求!”

林枫满意地点点头,转向陈文渊:“文渊兄可明白了?粮饷之事,需开源节流并举。节流,在于精兵简政,裁撤冗员。开源,则在于工坊与商贸。”

他起身走到西墙悬挂的巨大地图前,手指划过西山周边:“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能自我造血的体系。士兵战时为兵,闲时屯垦;工匠既造军械,也产民品;格物院既研战法,也究农工。如此循环,方是长久之计。”

陈文渊若有所思,王铁柱却已经兴奋地搓着手:“将军说得在理!就咱们新产的那批棉布,在河口集上,比官营织坊的便宜三成,还更厚实耐用!那些商贾都快抢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