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货郎不见了,他的扁担插在溪谷的石头缝里,扁担头沾着血,血里混着些黑毛,还有几条细小白虫,在血里扭着爬。晒谷场上留着他的烟杆,杆头被啃得稀烂,里面塞着颗野果,齿印和货郎的牙印对上了,野果切开,果肉里全是“影蛊”,白的,半寸长,见了光就往肉里钻。
这事之后,寨里人对山魈更敬着。外乡人来,蒙老爹总会塞把糯米,再给个布包,包里是晒干的鸡血藤碎。
“别拍,别骂,也别追。山魈记仇,尤其记影像。谁拍了它的影,它就把影蛊寄进你影子里。等蛊养熟了,就连人带影一起拖走。”
去年秋天的时候,寨子来了个大学生,叫陈阳。
陈阳听说这些传说以后,可不信这套。这年轻人觉得自己是新时代的科技青年,一心想戳破这些所谓的迷信说法。
陈阳到荔波瑶山时,背着台单反,穿着冲锋衣,帆布包上印着“探险”两个字。
他是从网上看到山魈传说的,跟寨子里的人说他要拍组纪实照片,拿个摄影奖。
进寨时,蒙老爹塞他糯米和布包,他摆摆手:“大爷,都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个?”
他又瞥了眼老蛊婆家的陶罐,笑着说:“这里面装的是咸菜吧?”
蒙老爹的脸一下子沉了:“那是‘镇寨蛊’,动了,全寨人都要遭祸。年轻人听没听过祸从口出。”
陈阳住在蒙老五家的偏屋,十块钱一晚。偏屋挨着猪圈,夜里能听见猪哼哼,还有些别的动静。像爪子刮木头,顺着墙根走,偶尔还夹杂着“嘶嘶”声,像蛇吐信。
陈阳没当回事,他觉得可能是寨子里老鼠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