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星耀留下了几名核心后勤官员,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与此同时,工程部队已经开始对前线阵地的储存设施进行改造,以便容纳更多的能量模块和维修配件。
夜色渐深,指挥中心依旧灯火通明。技术人员在模拟系统中不断调整参数,试图预测敌军可能采取的行动模式。而在外围防线,第一批新型能量炮已完成部署,操作员正在进行最后的校准测试。
第二天清晨,星耀亲自巡视了几个关键补给点。他看到士兵们正在搬运成箱的能量模块,工人们忙碌地检查运输舰的状态,工程师则在调试远程调度系统的稳定性。一切都井然有序,却又带着一种紧迫感。
回到指挥中心后,星耀召开了第二次协调会议。这次的主题是应急储备机制的建立。
“我们不能只考虑眼前的战斗。”他在会上强调,“一旦补给线被切断,或者敌军发动突袭,我们必须有足够支撑数周甚至更久的储备。”
雷恩拿出一份新的报告:“我们初步拟定了三级储备体系。一级储备集中在前线基地,用于快速响应;二级储备设在中转站,作为中期补给来源;三级则是隐藏的地下仓库,用于长期战略储备。”
“选址呢?”星耀问得直接。
“前线基地已经确定,中转站选在两个未被探查的卫星轨道站,至于地下仓库……”雷恩顿了顿,“我们在北纬32区发现了一处天然岩洞,结构稳定,适合改建为隐蔽仓库。”
“尽快动工。”星耀毫不犹豫,“同时,我们要确保这些地点不会被敌人侦测到。”
一名负责情报分析的军官插话道:“将军,是否可以利用干扰器技术制造虚假信号,掩盖真实仓储位置?”
星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是个好主意。让科研组配合执行。”
随着各项计划逐步落地,整个基地的节奏加快了许多。补给运输车队昼夜不停,前线指挥官也开始组织实战演练,以熟悉新武器的操作流程和战术应用。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之际,一则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