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爸!王超拿起那份安装说明书,献宝似的递过去,全套永久牌的配件!我托了好大关系,从一个认识的老师傅那里弄来的,是厂里质检下来有点小瑕疵的次品件,内部处理的,便宜,还不要票!就是得自己装。
次品件?自己装?王建国呼吸粗重起来,作为一个老钳工,他对机械有种天生的亲近感和自信。他一把抓过说明书,虽然上面很多字他不认识,但那些装配示意图他看得懂!瑕疵在哪儿?影响用不?
不影响!我都检查过了,就是漆面有点小划痕,或者哪个螺丝孔位稍微偏一丝丝,根本不影响用,装起来跟新的没两样!王超肯定地说,那老师傅是厂里的老师傅了,有门路,这种处理品一般人根本弄不到。
王建国被儿子说得心头火热。自行车啊!他做梦都想有一辆!上班下班,买菜办事,那得多方便!多气派!他反复摩挲着那些冰冷的零件,像是摸着什么绝世珍宝。
他爸,这……这得花多少钱啊?李秀兰担心地问,眼睛却忍不住往那亮闪闪的车轮上瞟。
没花多少,妈,真是内部处理价,比买整车便宜一大半呢!王超早就想好了说辞,而且不要票!这机会错过了可就没了!
王建国猛地站起来,脸上因为激动而泛红:装!老子今晚就把它装起来!他那股子工人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
这时,王刚这小子趁着大人们不注意,像个小炮弹似的冲出了院子,扯着嗓子在胡同里喊:我爸要造自行车啦!我家有自行车零件啦!
这一嗓子,就跟往平静的油锅里滴了水一样,瞬间炸开了。左邻右舍的大人小孩都被惊动了,呼啦啦围过来不少,挤在王家门口和院子里看热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建国,真的假的?你自己装自行车?
哟!这车架,这轮圈,真是永久的牌子!
这配件哪儿弄的?看着可真新!
王超这小子现在本事大了啊,这种路子都能找到?
王建国一边整理零件,一边带着点自豪地含糊应付:嗯,孩子托人弄来的处理品,次品件,便宜。
邻居老刘头蹲下来仔细看了看车架,咂咂嘴:这哪看得出是次品?我看比供销社摆的还亮堂!建国,你这手技术行不行啊?别装起来散架了。
王建国哼了一声,扬了扬手里的扳手:老刘,瞧好吧!在厂里机器我都能修,还摆弄不了一辆自行车?
王玥小人儿也挤在人群里,看着地上的大轮子,仰着头扯王建国的裤腿:爸,爸,车车好了我能坐吗?
王建国心情极好,弯腰把闺女抱起来,用胡子拉碴的脸蹭了蹭她的小脸蛋:能!等爸装好了,第一个带你兜风!
在众多邻居好奇、羡慕、质疑交织的目光中,王建国和王超父子俩就在院子里拉开了架势。王超打着大手电筒,王建国就着灯光,对照着说明书,开始组装。
爸,这个前叉要装进车架头管里,对,拧紧这个螺母。
车把是这么装的,卡住,对!
链条要挂在这个牙盘和飞轮上,注意松紧……
王超上辈子虽然没亲手装过自行车,但看得多,基本原理懂,再加上说明书,在一旁恰到好处地提醒着。王建国则发挥老工人的经验和巧手,拧、敲、装、调,动作越来越熟练。扳手、钳子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叮叮当当的声音在夜晚显得格外清脆。
李秀兰和王红也顾不上做饭和洗碗了,一个帮着递工具,一个紧张地看着。王刚则像个小哨兵,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兴奋地报告组装进度。
装上车轮了!
安上链子啦!
爸把车把拧上了!
邻居们也都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议论。
嘿,别说,建国这手艺真不赖!
看着还真像那么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