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证明,只写了待业,街道意见栏怎么是空的?”王超指着一份证明,抬头问面前一个眼神闪烁的青年。
“啊……街道,街道干事昨天不在,没盖成章……”青年支支吾吾。
“下一个。”王超将证明递还,语气不容置疑。那青年还想争辩,被身后的街道干事直接请出了队伍。
另一个穿着补丁衣服、面容憨厚的青年递上材料。王超看了看,成分是雇农,本人是共青团员,街道意见是“表现良好,家庭困难”。
“认字吗?”王超问。
“认、认一些,上过扫盲班。”青年有些紧张。
王超点点头,在他的报名表上做了一个记号。
报名从早上八点一直持续到中午,才将浩浩荡荡的队伍审核完毕。光是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就被刷掉了近三成。符合报名条件的人,拿到了一个写着编号的纸条,被通知下午在厂区空地上集中,进行统一考核。
下午,食品厂院内。通过初审的近百名青年,按编号坐在自带的小马扎或砖头上,面前放着简陋的木板当桌子。场面肃静,只有风吹过棚顶的哗啦声和紧张的呼吸声。
考核分两场。第一场是笔试,题目是王超和马主任、两位车间主任一起琢磨的。
第一题:写出你知道的三种食品卫生注意事项。
第二题:简单说明“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义,并举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题:如果你发现同组的工友偷拿公家财物,你会怎么做?
题目简单,却直指基本常识、思想觉悟和品性。王超要筛选的,不是学问家,是能守规矩、有集体观念的一线工人。
笔试之后,是面试与实操。应试者五人一组,由王超、马主任、张保国、何师傅、街道刘副主任共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