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二百一十六章:众人拾柴火焰高

复工后的第一次生产例会,气氛比往年任何一次都要热烈,也更要凝重。马清波厂长通报了上级下达的、比去年增加了三成的生产任务指标后,会议室里响起了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任务之重,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这不是要咱们的命吗?制瓶车间老主任周师傅第一个拍着桌子站起来,他额头上深深的皱纹因为激动而显得更加明显,马厂长,王厂长,咱们车间那几台老爷机,能维持现在的产量就不错了,再加三成?除非把咱们都变成三头六臂!

平板玻璃车间主任也愁眉苦脸地补充:新生产线是快,可培养一个熟练工得要半年!现在任务压下来,新手顶不上,熟练工累死也完不成啊!再说了,这新设备金贵得很,要是为了赶工把设备搞坏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供销科长老孙紧接着发言:原料供应也是个问题。按照这个任务量,咱们年前储备的原料最多撑一个月。现在各地都在搞建设,原料紧俏得很,临时要加大采购量,恐怕......

设备科的李科长也面露难色:维修班的人手本来就不够,这要是设备全负荷运转,维修保养根本跟不上。万一哪台关键设备趴窝了,整个生产线都得停摆。

问题一个个被摆上台面,原料供应、设备维护、人力紧张、质量管控……仿佛一道道枷锁,束缚着产能的提升。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沉重,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忧虑。

王超一直安静地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等到大家把主要的困难和担忧都说得差不多了,他才清了清嗓子,开口问道:各位老师傅,各位主任,大家提的这些问题都很实际,也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但我想问一句,这些问题,是只有我们坐在这个会议室里的人看得见,还是车间里每一个操作的工人都能感受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看到有的人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便继续说道:我们总是在想办法好生产,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要求工人们严格执行。但有没有想过,让真正操作机器、熟悉每一个环节的工人们,自己来想想办法?他们才是最了解生产实际情况的人。

王厂长的意思是……?老张头若有所思地问,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我的意思是,把问题交给群众!王超的声音提高了些,带着一种笃定,我们光在这里开会,能想出的办法有限。为什么不把任务指标、实际困难,原原本本地告诉全厂职工?发动大家一起来找问题、提建议、想办法?咱们工人最有智慧,也最了解自己手里的活儿!要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这个提议让会议室里的人都愣住了。把生产任务和困难向全体工人交底?这在那个年代,是一种非常大胆的管理思路。有人窃窃私语,有人皱眉思索,也有人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马厂长沉吟片刻,猛地一拍桌子:好!王超同志这个主意好!咱们就搞一个诸葛亮会!不,是搞全厂的诸葛亮大会!让大家都来出谋划策!

说干就干。第二天,全厂职工大会在厂区广场召开。没有遮遮掩掩,马厂长和王超直接将繁重的生产任务、厂里面临的诸多困难,一五一十地向全体工人做了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