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新居落成
玻璃厂那几排新建的职工宿舍,在经历了封顶的喜悦后,迎来了最关键的内外装修阶段。青瓦覆顶,红砖砌墙,房子的骨架已然挺立,如今要做的,是给这骨架填充血肉,让它真正成为一个能遮风避雨、温暖舒适的。
这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工地上就又热闹起来。与之前垒砖砌墙的壮阔场面不同,如今的活儿更显细致琐碎。空气中弥漫着新木材的清香和石灰水特有的气味。王超和马厂长站在工地前,看着工人们按照分工,在各栋楼房间穿梭忙碌。
负责现场施工的是建筑队的周师傅,他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把式,在县里盖过不少房子。他指着西头那几栋楼说:外墙抹灰今天能完成最后两栋,用的是石灰混合细沙,抹出来墙面又白又平整,耐雨水。
王超点点头,看着那些站在简易脚手架上的工人。他们用抹子娴熟地将灰浆涂抹在砖墙上,动作流畅,一遍遍刮平,力求墙面光滑均匀。底下有人负责搅拌灰浆,石灰、细沙按比例混合,加水反复搅拌,直到成为细腻粘稠的膏状。这活儿需要耐心和经验,灰浆太稀挂不住墙,太稠又抹不开。
门窗都运到了,在那边棚子里晾着,等墙体干透就能安装。周师傅补充道。棚子底下,整齐地码放着崭新的木制门窗框架,散发着松木的香气。几个老木工正在做最后的修整,确保每扇门、每个窗户都严丝合缝。
室内地面要抓紧,王超走向一栋已经完成外墙抹灰的单元,争取先用这几栋做样板,把流程摸熟。
室内,又是另一番景象。地面平整是关键。工人们先将地基土夯实,然后铺上一层碎砖石作为垫层,再在上面铺设一层由石灰、黏土和细沙混合的三合土。几个壮劳力喊着号子,拉着巨大的石碾子来回碾压,将三合土层夯实压平。这地面以后还要铺上砖,但现在夯实的基础决定了未来是否返潮、是否平整。
墙面处理同样细致。内墙先用粗沙混合石灰打底,找平墙面,待干透后,再用更细腻的石灰浆罩面。老师傅们手持抹板,手腕翻转间,墙面变得光滑如镜。有些讲究的人家,还会在石灰浆里加入少许研细的黄土,让墙面呈现出温暖的米黄色,比纯白色更显温馨。
王超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刚刚抹好的内墙,感受着那微微的湿凉和细腻的质感。这墙面处理得好,住着才舒心。他对身边的周师傅说。
周师傅是建筑队里最有经验的老师傅,他点点头:关键是石灰要发得透,沙要筛得细,不然墙面容易开裂、掉粉。咱们用的都是上好的材料,严格按照配比来。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妇女们的说笑声。原来是厂里组织女工和职工家属们来帮忙做一些辅助工作。她们提着桶,拿着刷子,负责给干燥后的外墙底部刷上一米来高的深色墙裙,既能防潮防撞,也显得美观。还有些手脚麻利的,在帮忙清理建筑垃圾,将散落的砖头、木块归拢整齐。
王厂长,你看这窗台高度合不合适?一个正在安装窗框的木工师傅喊道。王超走过去,比划了一下高度,又看了看采光,挺好,就按这个标准来。
装修工作千头万绪,王超几乎整天都泡在工地上,协调材料,检查进度,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一会儿是石灰供应有点跟不上,他得赶紧联系货源;一会儿是木工反映有些门板尺寸有微小误差,需要现场调整;一会儿又是负责安装简易玻璃的工人来请示,是先安玻璃还是先刷窗框油漆。
玻璃一定要安牢固,特别是高层,安全第一。王超反复叮嘱。这年头玻璃也算金贵物资,厂里为了这些宿舍,特意从计划指标里挤出了一部分。
中午,食堂照例把饭菜送到工地。大家或蹲或坐,围在一起吃饭。饭菜简单,多是些时令蔬菜,偶尔有点咸鱼、豆干下饭,但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休息时,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