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光四年(427年),拓跋焘亲率大军进攻统万城。赫连昌也是个奇葩,放着坚固城池不守,非要出城打野战。双方一交手,夏军就露了馅——《魏书》说昌军大溃,不及入城,奔于上邽,简单说就是:赫连昌打不过,连家都回不去了,只能往甘肃跑。拓跋焘进了统万城,看着那些华丽的宫殿,跟左右说:一个小国把房子盖成这样,不亡国才怪。(原文:蕞尔小国,而用民如此,虽欲不亡,其可得乎?)
接下来被的是北燕。北燕皇帝冯弘是个墙头草,一会儿跟北魏好,一会儿又勾搭柔然。拓跋焘不耐烦了,直接派兵把北燕都城和龙(今辽宁朝阳)围了。冯弘派人求和,拓跋焘就一句话:投降可以,把你女儿送来当人质。(《魏书》载:弘遣使求救于高丽,高丽使其将葛卢等率众迎之)结果冯弘跑去找高丽人当靠山,最后还是被高丽王给杀了,北燕就这么没了。
最狠的还是灭北凉。北凉王沮渠牧犍表面上对北魏服服帖帖,还娶了拓跋焘的妹妹武威公主。但背地里却跟嫂子通奸,甚至想毒死武威公主。拓跋焘气得差点掀桌子,直接发兵十万西征。沮渠牧犍还想顽抗,结果手下将领直接把城门打开了。《魏书》里写得特解气:牧犍与左右文武五千人面缚请降,帝释其缚,待之以藩臣之礼。简单说就是:沮渠牧犍捆着自己投降,拓跋焘没杀他,但北凉彻底成了北魏的地盘。
这几场仗打下来,北魏的版图直接从黄河流域扩展到了西域,拓跋焘也成了南北朝时期最能打的皇帝。史书上说他每战必被坚执锐,身先士卒,赏罚分明,活脱脱一个从战场上拼出来的铁血帝王。
如果说拓跋焘的前半生是战神模式,那后半生就有点了。这一切都跟一场宗教争端有关。
南北朝时期,佛教特别火,和尚尼姑多到能组成一个集团军。拓跋焘本来对佛教没啥意见,直到他遇到了一个叫崔浩的大臣。崔浩是个坚定的道教徒,天天在拓跋焘耳边念叨:陛下,佛教这东西不好,和尚不种地不纳税,还占用大量土地,纯属社会累赘。
真正让拓跋焘对佛教动杀心的,是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的盖吴起义。盖吴是个关中的少数民族首领,起兵反魏时居然得到了不少寺庙的支持——和尚们不仅给起义军提供粮草,还把寺庙当成了据点。拓跋焘亲征平叛时,在一座寺庙里搜出了大量武器和酿酒设备,甚至还有和尚跟宫女私通的证据。
这下拓跋焘彻底炸了。《魏书》记载他当时的反应:帝既忿沙门非法,浩时从行,因进其说,诏诛长安沙门,焚破佛像。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拓跋焘本来就气和尚不守规矩,崔浩在旁边一煽风点火,直接下令:长安的和尚全部杀光,佛像全砸了!
这还不够,第二年他又下了道全国性的灭佛令诸有佛图、佛像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魏书·释老志》)意思是:所有寺庙、佛像、佛经全部销毁,和尚不管老少一律活埋。这道命令下来,南北朝的佛教差点被团灭,史称太武灭佛。
小主,
崔浩本来以为自己赢了,没想到这事儿最后把自己也坑了。他仗着拓跋焘的信任,编国史的时候居然把拓跋家祖宗那些不光彩的事儿全写进去了,还刻在石碑上公开展览。拓跋焘一看,气得差点吐血:你小子是想让全天下都知道我们老拓跋家的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