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刘辟本来是前任西川节度使韦皋的手下,韦皋一死,他就自立为留后,还上书朝廷,要求把西川、东川、山南西道三块地都划给他管——这明摆着是想当“土皇帝”。德宗、顺宗那会儿,朝廷软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宪宗刚上台,哪能忍这个?
宰相杜黄裳第一个站出来:“陛下,刘辟这是叛乱!必须打!”宪宗正有此意,可朝堂上不少人反对,说西川地势险要,打起来怕是要吃亏。宪宗拍着桌子说:“藩镇割据都几十年了,再不打,这大唐就真成了摆设!”
他当即下旨,任命高崇文为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率兵讨伐刘辟。这高崇文是个狠角色,打仗不要命,带着军队从长武城出发,一路往西,没几个月就打到了成都。刘辟哪见过这阵仗,吓得带着亲信往吐蕃跑,结果半道上就被活捉了。
《新唐书·宪宗纪》里记载:“元和元年正月,高崇文克成都,擒刘辟,送京师。二月,斩刘辟于独柳。”就这么干净利落,宪宗登基第一年,就拔掉了第一个“钉子户”。消息传到长安,满朝文武都傻了——这新皇帝,跟之前那几位可不一样啊!
可刚收拾完刘辟,又有人蹦出来了。这次是夏绥节度使杨惠琳。这主儿也是个不安分的,趁着朝廷打刘辟,也想学刘辟自立,结果宪宗没给他机会,直接派河东节度使严绶去收拾他。杨惠琳比刘辟还菜,没打几仗就被自己的部将杀了,脑袋直接送到了长安。
连着干掉两个“刺头”,宪宗的威望一下子就起来了。可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硬骨头,还在后面。
接下来要对付的,是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这淮西藩镇,从吴元济他爷爷吴少诚开始,就割据一方,三代人经营了四十多年,兵强马壮,比刘辟、杨惠琳难对付多了。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吴少诚的儿子吴少阳死了,吴元济秘不发丧,直接接过兵权,还派兵四处劫掠,甚至打到了洛阳附近。宪宗气得火冒三丈,当即下令出兵淮西。
可这仗打得比想象中难多了。朝廷派去的将领,要么怕死不敢打,要么跟吴元济暗中勾结。打了一年多,不但没打赢,反而损兵折将。朝堂上又开始吵起来,有人说:“淮西打不下来,不如算了,跟吴元济议和吧。”
宪宗坐在龙椅上,脸色铁青。这时候,宰相裴度站了出来:“陛下,淮西是心腹之患,今天不打,明天它就敢打到长安来!臣愿意亲自去前线督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