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刘表:荆襄沃野控三江,宴罢空谈天下事!

刘表的晚年,最大的烦恼就是立嗣之争。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琦,小儿子刘琮。刘琦是嫡长子,本来应该是荆州的继承人,可刘表的后妻蔡氏(蔡瑁的姐姐)更喜欢小儿子刘琮,想让刘琮继承荆州,所以经常在刘表面前说刘琦的坏话。

蔡氏不仅自己说刘琦坏话,还联合弟弟蔡瑁、外甥张允等人,一起排挤刘琦。他们先是把刘琦身边的亲信都调走,然后又劝刘表把刘琦调到江夏当太守,让他远离襄阳的权力中心。刘琦知道自己被排挤,心里很害怕,就去找刘备和诸葛亮帮忙。诸葛亮给刘琦出了个主意:让他主动请求去江夏驻守,远离襄阳的纷争,保住自己的性命。刘琦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赶紧向刘表请求去江夏,刘表也觉得两个儿子待在身边容易吵架,就答应了。

刘琦走后,蔡氏和蔡瑁更加肆无忌惮地扶持刘琮。他们不仅让刘琮担任重要官职,还在刘表生病的时候,不让刘琦回襄阳探望父亲,怕刘琦趁机争夺继承权。刘表虽然知道蔡氏和蔡瑁的阴谋,可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已经没力气管这些事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家庭内斗愈演愈烈。

公元208年,刘表病重,他想召见刘琦,让他回来继承荆州,可蔡瑁和张允却拦住刘琦,说:你父亲正在养病,你回来会打扰他休息,还是先回江夏吧。刘琦没办法,只能哭着离开襄阳。没过多久,刘表就病逝了,享年六十七岁。刘表一死,蔡氏和蔡瑁就立刻立刘琮为荆州牧,还派人去通知刘琦,让他承认刘琮的地位。刘琦当然不答应,想率军攻打襄阳,可还没等他出兵,曹操就率领大军南下,攻打荆州了。

小主,

刘表死后,荆州的局势立刻变得紧张起来。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南下,直逼襄阳,而刘琮手里虽然有十几万军队,却根本没信心抵抗曹操。

蔡瑁、张允等人早就想投降曹操了,他们劝刘琮说:曹操是朝廷丞相,咱们抵抗他就是反抗朝廷,而且曹操兵力强大,咱们根本打不过,不如早点投降,还能保住性命和官职。刘琮本来就没什么主见,被蔡瑁等人一劝,就动心了。他虽然也想过抵抗,可一想到曹操的大军,就害怕了,最后还是决定投降。

当时刘备正驻守在樊城(今湖北襄樊),他不知道刘琮已经投降曹操,直到曹操的大军快到樊城了,才知道消息。刘备又生气又无奈,只能率军向南逃跑,想退守江陵。曹操知道刘备想占领江陵,赶紧派骑兵追击,在长坂坡(今湖北当阳)追上了刘备,把刘备的军队打得大败,还抢走了刘备的妻子和儿子(后来被赵云救回)。

刘琮投降曹操后,曹操并没有善待他,虽然封了他一个青州刺史的虚职,却把他送到了许昌软禁起来,再也没让他回荆州。蔡瑁、张允虽然因为投降有功,被曹操封为水军将领,可后来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间计,误以为他们想背叛自己,把他们杀了。而刘琦则在江夏病逝,他的部众后来归顺了刘备。

刘表辛苦一辈子打下的荆州,就这样在他死后短短几个月内,就被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瓜分了:曹操占领了南阳、南郡等地;刘备占领了零陵、桂阳、长沙、武陵四郡;孙权占领了江夏郡的一部分。刘表要是泉下有知,看到自己的荆州被瓜分,儿子们落得这样的下场,肯定会后悔不已——后悔自己当初优柔寡断,没能早点确定继承人,没能好好防备曹操,更没能重用刘备这样的盟友。

刘表死后,他在荆州的功绩和遗憾,都被历史铭记。他创办的荆州官学,培养了很多人才,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治理荆州时的保境安民政策,也成为了后世统治者学习的榜样。

参考《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