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闯王李自成:米脂揭竿撼大明,九宫山下是非存!

可李自成没放弃。在商洛山里,他一边养伤,一边招兵买马——他派人去联络之前失散的士兵,告诉他们自己还活着,让他们回来;他还跟当地的老百姓搞好关系,给老百姓分粮食,老百姓也愿意帮他。同时,他还不断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之前太注重攻城略地,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所以一旦战败,就没有地方可退;而且,部队的纪律还不够严格,有些士兵还是会扰民,导致老百姓对起义军有意见。

公元1640年,河南发生了大旱灾,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饿死了很多,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李自成抓住这个机会,率领着重新聚集起来的几千人,从商洛山出来,进入河南。

到了河南,李自成还是老办法——笼络人心。他开仓放粮,把官府和地主的粮食分给老百姓,还继续宣传“均田免赋”的口号。老百姓见闯王又来了,而且比以前更仁义了,纷纷响应,有的送粮食,有的送武器,有的直接加入起义军。李自成的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了几十万人,成了明末农民起义军里最强大的一支。当时的河南官员在给朝廷的奏折里说:“贼(指李自成)势浩大,河南百姓群起响应,如蚁附膻,不可阻挡。”(《豫变纪略》)

有了人马,李自成开始攻打河南的城池。他先是攻克了洛阳,杀了福王朱常洵。这福王是万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万历皇帝非常宠爱他,把河南的很多土地都封给了他,还给他了几百万两银子的嫁妆。可福王是个十足的昏庸之辈,他在洛阳城里花天酒地,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河南发生旱灾的时候,他也不肯开仓放粮,老百姓恨透了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自成杀了福王后,把福王的家产分给了老百姓,还把福王的肉和鹿肉一起煮了,号称“福禄宴”,分给士兵们吃。这一下,李自成的威望更高了,老百姓都说:“闯王真是为民除害啊!”之后,李自成又率领起义军攻克了开封等重要城池,控制了河南大部分地区。公元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建立了政权,自称“新顺王”,设置了文武官员,开始像模像样地治理地方。

随后,李自成率领大军北上,在郏县大败明军主力。当时明军的统帅是孙传庭,他率领着十万大军,想跟李自成决战。李自成利用孙传庭军队缺粮的弱点,假装战败,引诱孙传庭追击,然后设下埋伏,把明军打得大败。孙传庭在战斗中战死,明军的主力也被消灭了。孙传庭一死,明军再也没有能跟李自成抗衡的力量了,李自成通往北京的道路,彻底打开了。

公元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称帝,建立了“大顺”政权,改元“永昌”。称帝那天,西安城里张灯结彩,李自成穿着自己缝的“龙袍”——虽然比不上明朝皇帝的龙袍华丽,但也金灿灿的,看起来很威风。他还封了自己的妻子高氏为皇后,侄子李过为权将军,大将刘宗敏为汝侯,算是有了一个完整的朝廷班子。

称帝后,李自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率领大军北伐,目标直指大明王朝的都城——北京。大顺军一路势如破竹,明军望风而降:先是攻克了太原,然后又攻克了大同,接着又攻克了宣府。很多明军将领知道大明王朝气数已尽,根本不想抵抗,直接开城投降。

三月十七日,大顺军抵达北京城下,开始攻打北京。当时的北京,已经是一座孤城——崇祯皇帝虽然想抵抗,但手下的大臣要么贪生怕死,要么早就跟李自成暗中勾结,根本没人愿意帮他。崇祯皇帝召集大臣们开会,想让大家捐钱充作军饷,可大臣们都哭穷,说自己没钱。有的大臣甚至还偷偷把钱送到李自成的军营里,想给自己留条后路。

三月十八日,大顺军攻破了北京外城。崇祯皇帝知道大势已去,他先是把自己的妻子周皇后叫到宫里,让她自杀。周皇后哭着说:“臣妾侍奉陛下十八年,陛下从来没听过臣妾一句话,才有今天的下场。”说完,就上吊自杀了。然后,崇祯皇帝又把自己的女儿长平公主叫过来,叹了口气说:“你为什么要生在帝王家啊!”说完,就拔出剑,砍向长平公主,长平公主的胳膊被砍断了,昏了过去。崇祯皇帝以为她死了,就没再管她。

之后,崇祯皇帝带着太监王承恩,登上了煤山(今景山)。他看着山下火光冲天的北京,听着远处的喊杀声,心里充满了绝望。他在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临死前还在衣服上写下血书:“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明史·庄烈帝本纪》)崇祯皇帝到死都觉得,是大臣们害了他,却没想过,是他自己的多疑和无能,才导致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从德胜门进入北京。当李自成骑着马,走进紫禁城的时候,他心里肯定很激动——从陕西米脂的一个穷小子,到推翻大明王朝、住进紫禁城的皇帝,这一路走来,他经历了太多太多。他走进太和殿,看着龙椅,犹豫了一下,然后坐了上去。虽然龙椅很硬,但他觉得很舒服,这是他这辈子坐过最舒服的椅子。

进入北京后,李自成一开始还能约束士兵,严禁士兵扰民。他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明季北略》)当时的北京,虽然换了主人,但社会秩序还算稳定,老百姓也以为跟着闯王能过上好日子。有个老百姓后来回忆说:“闯王的士兵都很规矩,不抢东西,不打人,跟以前的明军不一样。”

可没过多久,李自成的大顺军就变了。因为大顺军的军饷不够——大顺军有几十万人,每天都要吃粮食,还要发军饷,可李自成占领北京后,没找到多少银子,只能靠“追赃助饷”来筹集军饷。所谓“追赃助饷”,就是让明朝的官员交出自己的家产,用来充当军饷。

一开始,“追赃助饷”还只是针对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比如内阁首辅魏藻德、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等人,这些人平时搜刮了很多钱财,让他们交出来也无可厚非。可后来,随着军饷缺口越来越大,“追赃助饷”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不管是清官还是贪官,都被抓起来严刑拷打,逼他们交钱。有的官员交不出钱,就被活活打死。据记载,在“追赃助饷”期间,大顺军从明朝官员手里一共逼出了七千万两银子,可也得罪了所有的明朝官员。

而且,李自成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没有处理好跟吴三桂的关系。吴三桂是明朝的总兵,镇守山海关,手里有一支精锐的“关宁铁骑”。这支军队是明朝最能打的军队之一,战斗力很强。崇祯皇帝自缢后,吴三桂本来想投降李自成,他觉得李自成推翻了明朝,是新的天下之主,而且自己的父亲吴襄也在北京,投降李自成可以保全家人。

小主,

可就在吴三桂率领军队向北京进发的时候,传来了一个消息,他的父亲吴襄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抓了起来,还被严刑拷打,逼他交出家产;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他的爱妾陈圆圆也被刘宗敏抢走了。

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气得肺都要炸了。他本来就对李自成心存疑虑,现在李自成不仅不尊重他,还欺负他的家人,这让他彻底爆发了。他说:“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恸余杂记》)于是,吴三桂立刻下令,率军掉头返回山海关,拒绝投降李自成。不仅如此,他还派人快马加鞭去联系后金(当时已经改国号为清)的摄政王多尔衮,请求多尔衮出兵帮助自己,一起攻打大顺军。

多尔衮早就想入主中原了,接到吴三桂的请求后,喜出望外,立刻率领十几万清军,日夜兼程向山海关进发。就这样,原本是明朝内部的农民起义,因为陈圆圆的一句话(虽然正史中陈圆圆的作用被后世文学放大,但吴三桂家族被打压是事实),变成了清军入关的导火索,李自成的命运也从这里开始急转直下。

李自成得知吴三桂拒绝投降,还跟后金勾结,气得火冒三丈。他觉得吴三桂就是个“白眼狼”——自己好心招降他,给他高官厚禄,他却反过来跟自己作对。李自成当时刚进北京,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觉得自己有几十万大军,吴三桂只有几万兵力,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于是,他决定亲自率领大军,去山海关教训一下吴三桂,让他知道自己的厉害。

公元1644年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领十万大顺军,从北京出发,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军。出发前,他还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带在身边,想在阵前劝降吴三桂。可他没想到,这一去,不仅没能教训吴三桂,反而把自己的家底都赔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