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瑾来到府城后,才发现原来跟他一起参加府试的还有一个熟人,这人正是秦夫子的大儿子秦岷,比宋瑾还要大三岁。
秦夫子的大儿子比他大三岁,学识也比他强,他能过县试从而参加府城很正常。
这说明他祖籍所在的县令,没有在科举一事上徇私舞弊,该过的都过了。
考场上路遇熟人自然是不能讲话的,但凡是说一个字,衙役官兵就能将你请出去。而且还是动用武力值的那种请,不太客气。
所以两人只是对视了一眼,点头示意下一下后,就各自进入到自己的号房了。
新朝大梁的府试也是由知府主持,每年农历四月举行,是童试的第二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通过县试后方能参加。
府试考过之后就是童生,童生能够直接参加院试。如果没有考过童生,那么下一次科举,又要开始从县试开始考,直到考过童生。
?府试分三场考,第一场考帖经,时间是一天,天亮黎明时分入场,傍晚天黑放场?。
帖经其实县试就已经小试牛刀考过一次了,主要内容为儒家经典默写与填空。
这一点完全难不倒宋瑾,精气神跟记忆力都处于最佳年纪的他来说,默写与填空都是最基础最简单的。
他要是连这点都不会,也就不用来参加科举了。在学堂他的记忆力可是除了他四弟,那个过目不忘的天才之外的第一人。
?至于第二场考四书五经的经义解析,这一点一定要按照书上来,即便是你自己有别的想法也要憋着,不要乱改意思。
总之也不难,背会了也就行了。
这两场考试的核心技巧,是秦夫子跟董夫子教他的,他们都亲自实践过。只要按照攻略技巧来,轻松通过。
至于?第三场的策论就比较难了,考试时间为两天,考生需要在考场过一夜。
内容为时政或治国策略的论述,但要按照八股文的要求来写,也就是科举的重点制八股,而这恰恰就是宋瑾的短板。
他学制八股还是半年前才开始,勉强才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出来,想要写的出彩,这可就有些为难他了。
好在他娘亲给他攻略过八股文的写作技巧,那就是背诵别人写的。为此去年过年期间,他爹娘在府城收集不少书稿。
背完别人写的八股后就练破题,然后将别人写的,改一改意思差不多就是自己的文章了,这样的文章虽不出彩但也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