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春寒料峭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292 字 12天前

---

建安十一年的春天,来得有些迟,也格外寒冷。

襄阳城头的积雪渐渐消融,雪水混合着去冬的血污,沿着斑驳的墙砖汩汩流下,在城墙根汇成一道道暗红色的泥泞。寒意并未随着积雪的融化而散去,反而带着一种湿冷的穿透力,渗入人的骨髓。

然而,这冰雪消融的景象,终究带来了一丝万物复苏的气息。至少,坚冰封锁的汉水开始重新流动,带来了上游的生机,也带走了部分战争遗留的污秽。

陈暮站在修复一新的城墙上,眺望着远方。荆山方向,周瑜的营寨依旧稳如磐石,旗帜在料峭春风中飘扬,无声地宣告着对手的存在与耐心。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已经停止,双方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僵持。

城内的重建工作进展迅速。在王粲的得力组织下,大部分毁于战火的民宅得以重建,集市重新开张,虽然远不如战前繁华,但基本的秩序和生计已经恢复。农田里,也开始出现了农人忙碌的身影,抓紧时节进行春耕。战争留下的创伤正在缓慢愈合,但那份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深埋的恐惧,却非一朝一夕能够抹去。

张辽的骑兵与文聘重新整编的水陆军进行了数次联合操演,战力稳步提升。陈暮利用这段相对和平的时期,大力整饬军备,督促工匠打造器械,囤积粮草。他知道,与周瑜的和平是暂时的,下一次交锋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

“使君,江陵急报!”一名信使匆匆登上城楼,呈上书信。

陈暮展开一看,是江陵守将发来的。信中详细汇报了刘备军南下的最新动向。刘备果然打着“左将军奉诏抚民”的旗号,一路南下,并未强攻城池,而是以招抚为主。荆南四郡中,兵力最弱、距离最近的武陵郡太守金旋,在刘备大军压境和内部部分官员的劝说下,已然献城归附!

“刘备动作好快!”跟在陈暮身边的张辽看了信,浓眉紧锁。

陈暮将信收起,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荆南四郡,本就各自为政,兵力薄弱。刘备携皇叔之名,有关张赵云之勇,诸葛亮之智,取之并非难事。武陵已下,长沙、桂阳、零陵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

他顿了顿,继续道:“刘备此举,看似避开我军与周瑜的锋芒,另辟蹊径,实则是要在荆州扎下根基。一旦让其尽得荆南,整合力量,必成心腹大患。”

张辽握拳道:“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坐大?末将愿率轻骑南下,趁其立足未稳,袭扰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