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龙潜于渊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975 字 7天前

---

残阳如血,映照着尸横遍野的夹石山谷。金锣声在血腥的空气中回荡,江东军如同退潮般与魏军脱离接触,但阵型不乱,旗帜依旧鲜明。关羽立马于一处高坡,凤目扫过战场,又望向西北、东南两个方向那越来越近、遮天蔽日的烟尘。

曹休、徐晃、夏侯尚……魏军援兵的数量远超预期。司马懿的狠辣与决断,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不是来救皖口,他是要借此机会,将江东江北主力一口吞掉!

“君侯!”魏延浑身浴血,提刀赶来,脸上满是不甘,“为何收兵?再给末将半个时辰,必斩张辽于马下!”

邓艾也匆匆而至,语气急促但清晰:“君侯,魏援军距此已不足二十里,其先锋骑兵转瞬即至。我军鏖战方歇,士卒疲惫,若被其缠住,后果不堪设想!”

关羽目光沉静如水,没有丝毫犹豫,声音斩钉截铁:“传令:邓艾率本部断后,依托现有工事,节节抵抗,迟滞魏军追击。魏延率主力,携带伤员、缴获,即刻向东南方向,沿栅水南岸,撤往东关!沿途多布疑兵,丢弃部分辎重,示敌以弱!”

“东关?”魏延一愣,“不回濡须?”

“濡须目标太大,易被合围。东关依山傍水,城防坚固,更利坚守,且与历阳黄老将军成犄角之势!”关羽解释道,这是他在战前就已考虑过的撤退预案之一。“速去执行!”

“诺!”魏延、邓艾见关羽决心已定,不再多言,立刻领命而去。

关羽又对身旁的亲兵统领周仓道:“立刻飞鸽传书建业,禀报战况及我军动向。同时传书历阳黄汉升、京口文仲业,告知我军转进东关,令其加紧戒备,随时策应!”

命令一道道发出,庞大而刚刚经历血战的军团,在关羽的指挥下,如同精密仪器般开始运转,由进攻转为有序撤退。丢弃的部分辎重和设置的疑兵,果然迷惑了刚刚赶到、不明就里的曹休所部,使其不敢贸然深入,为江东主力的撤离赢得了宝贵时间。

张辽收拢残兵,与满宠派出的接应部队汇合,见江东军退而不乱,又有大批援军抵达,亦不敢穷追,只能眼睁睁看着关羽大军消失在暮色之中,心中五味杂陈。这一仗,他败了,但关羽也未能竟全功。

当夹石之战初步结果和关羽率军转进东关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送到建业时,镇南大将军府内的气氛瞬间凝重到了极点。

“未能全歼张辽,反被曹魏援军逼退……”庞统捻着胡须,小眼睛里闪烁着精光,“云长公此战,可谓惨胜。虽重创张辽,挫敌锐气,然我军亦伤亡不小,且未能达成攻取皖口之战略目标,反陷自身于险地。朝野上下,恐有非议。”

徐元面露忧色:“更麻烦的是,曹魏此番调动如此之多援军,显是志在必得。云长公退守东关,虽得地利,然若曹魏大军合围,恐成第二个皖口。主公,是否需派兵增援?”

陈暮端坐主位,面色平静,但手指在桉几上无意识划动的动作,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仔细看着战报上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关于魏延、邓艾两部伤亡情况以及撤退时的组织情况。

“增援?如何增援?”陈暮缓缓开口,“江北兵力已几乎倾巢而出,陆伯言(陆逊)处要镇守后方,防备山越,还要保障粮道。霍峻、朱桓在东海,能牵制臧霸已是不易。子龙在西线,更不能轻动。”

他站起身,走到巨幅地图前,目光落在东关的位置:“云长公选择东关,是步好棋。此地与历阳隔江相望,文聘水军可以全力保障其侧翼与补给。只要粮道畅通,以东关之险,黄汉升在历阳之援,坚守待变,并非不可能。”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坚定:“传令:升关羽为前将军(沿用汉庭官职,以示尊崇),假黄钺,都督江北、淮南诸军事!全权负责东关防务及后续战事!告诉云长公,江东信任依旧,所需粮草军械,必优先保障,望其稳守东关,伺机破敌!”

“主公!”庞统忍不住道,“此时再加云长公权柄,恐外界流言更甚……”

“流言?”陈暮冷哼一声,目光锐利地扫过庞统和徐元,“若能靠流言打败曹魏,我等何须浴血奋战?值此危难之际,正需上下同心,岂能因噎废食!我意已决,照此办理!同时,将我军于夹石重创张辽、力抗数路援军之事,大肆宣扬!要让天下人知道,我江东儿郎之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