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秋,宛城内外,旌旗招展,号角连天。
在林羽的刻意安排下,“南阳讨逆中郎将林羽,响应天下义举,将亲率精锐北上讨董”的消息,如同插上翅膀,迅速传遍四方。一车车粮草被运往北面的博望坡大营,一队队士兵在城外集结操练,战马嘶鸣,刀枪映日,好一派誓师北伐的雄壮景象。
州牧府派来的眼线将所见所闻急报襄阳,言称林羽确已倾巢而出,志在勤王。襄阳城内,无论是刘表还是蔡瑁,闻讯后都暗自松了口气——这个不安分的邻居,总算被北边的大事吸引走了。
然而,这浩大的声势背后,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夜幕下的宛城,另一支真正的精锐,正在悄无声息地集结。入选者皆是百战老兵,甲胄染尘,刀鞘裹布,马蹄包棉,一切可能发出声响的物件都被处理过。没有战前动员的豪言壮语,只有军官压低声音的简短命令和士兵们沉默坚毅的眼神。
林羽一身普通校尉打扮,站在点将台上,目光扫过台下这一万余名即将随他执行秘密任务的将士。周芷一身利落劲装,站在他身侧,手中捧着最新绘制的南下路线图。
“诸位弟兄,”林羽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此去南下,非为攻城略地,乃为伏于暗处,待时而动。关乎我等身家性命,更关乎南阳未来!行军务必隐秘,昼伏夜出,遇哨避让,不得生火,不得喧哗!违令者,军法无情!”
“诺!”低沉的应诺声如同闷雷,在夜色中滚动。
“出发!”
没有号角,没有火炬,这支沉默的军队如同暗夜中流淌的溪流,悄无声息地涌出宛城西门,借着月色和山林的掩护,向着南方潜行而去。周猛、张浑留在宛城,继续操演“北伐大军”,迷惑外界。马澹坐镇后方,统筹粮草情报。
而真正的利刃,已悄然出鞘。
南下之路,艰险异常。为避开官道和城镇,大军不得不穿行于伏牛山、桐柏山的余脉之中,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幸得周芷的“谛听营”早已探明数条隐秘小径,马岱率领的骑兵先锋更是提前扫清了可能存在的山贼哨卡。
林羽与士卒同甘共苦,白日隐蔽休整,夜间亲自督促行军。【初级行军布阵知识】和【初级仙术辨识】在此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他能敏锐地判断最佳路线和扎营地点,避开险地和不祥之气。部队纪律严明,行动迅捷,竟在数日之内,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了预定的潜伏地点——襄阳城西南约八十里外的一处名为“隐龙谷”的险要山地。
此地山高林密,入口隐蔽,内有溪流,易守难攻,正是潜伏的绝佳场所。
安营扎寨,派出斥候严密警戒后,林羽终于得以稍歇。他站在谷中高处,遥望东北方向。那里,便是荆州的心脏,襄阳。
“襄阳…此刻应是何等光景?”林羽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