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秋,许都那道措辞严厉的“天子诏书”与曹操的讨伐檄文,如同投入荆襄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襄阳城内外,空气骤然紧绷,市井间的喧嚣都仿佛压低了几分,一种大战将至的肃杀之气弥漫开来。
州牧府议事堂,门窗紧闭,烛火通明,映照着堂下济济一堂的荆州文武。人人面色凝重,目光齐聚于主位上面沉如水的林羽。案头,那卷檄文如烫手山芋般摊开着。
“曹孟德欺人太甚!”性如烈火的周猛率先打破沉寂,声若洪钟,“主公!这分明是欲加之罪!我荆州保境安民,取巴东乃刘璋自愿割地求和,何来‘侵凌宗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心可诛!末将请命,率本部兵马增援樊城,定叫曹贼有来无回!”
“周将军稍安。”蒯越捻须开口,语气沉稳却带着深深的忧虑,“曹操新破袁绍,气势正盛,麾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其势绝非昔日袁术、刘表可比。檄文虽狂,然其兵锋之利,不可不察。我军虽精,然两面受敌(东有孙权),若与之硬拼,胜负难料啊。”
文聘掌管江夏防务,深知曹操水军近日于巢湖操练频繁,亦谨慎道:“主公,曹操檄文限十日之期,恐是缓兵之计,意在试探我军反应,或待我军内部生变。然其陆军主力仍在河北清剿袁氏残余,仓促间未必能大举南下。当务之急,是稳定内部,加固城防,观其后续动向。”
张浑、黄忠等将虽主战,但亦知蒯越、文聘所言非虚,一时堂内争论不休,主战、主守、主和(或曰周旋)之声交织。
林羽默默听着众人的议论,目光扫过那一张张或激昂、或凝重、或担忧的面孔,心中波澜起伏。他深知,这已不是简单的边境摩擦,而是决定荆州生死存亡的战略抉择。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系统紧急提示!触发终极战略危机事件:“曹操的战争威胁”!荆州面临自立足以来最严峻的生存挑战。请宿主做出关乎势力存亡的终极抉择!此抉择将极大影响后续所有剧情走向!】
【选项一:誓死抗争,全面备战。】
* 行动:坚决拒绝曹操的无理要求,公开撕毁檄文,誓师抗曹。动员荆州全部力量,主力北调,重点布防襄阳-樊城一线,同时以部分兵力严密监视江东,准备与曹操决一死战。
* 奖励:若成功击退曹操,荆州威望将达顶峰,可趁势巩固乃至扩张。获得“不屈”特质(全军士气下限大幅提升,极难崩溃)。
* 风险:极高!若战败,荆州基业将毁于一旦。即使惨胜,也必元气大伤,极易被孙权或其他势力趁虚而入。此为孤注一掷的豪赌。
【选项二:暂避锋芒,韬光养晦。】
* 行动:表面上接受诏书部分条款(如遣使谢罪、象征性退让部分边境争议地带),拖延时间,暗中加紧备战,加固防线,并积极寻求与孙权和解乃至结盟,共同抗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