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公廨之内。
气氛凝重肃穆。狄仁杰端坐主位,李元芳按剑立于其身后,曾泰在一旁准备记录。堂下,大理寺卿、少卿等一众官员垂手侍立,神情紧张。梁国公、奉旨全权查案,狄仁杰此刻的身份与威势,足以让整个大理寺噤若寒蝉。
“将东宫掌藏周秉义暴毙一案,所有卷宗、证物,并一干相关人员,即刻调来!”狄仁杰没有多余寒暄,直接下令。
“是,阁老!”大理寺卿连忙吩咐下去。不多时,厚厚的卷宗被搬了上来,同时被传来的还有当日负责初验的京兆府老仵作,以及第一批赶到现场的鸾台官员——一位姓王的员外郎。
狄仁杰首先翻阅卷宗。卷宗记载:三日前,东宫掌藏周秉义被发现在自家书房暴毙,面无痛苦,现场整齐,无打斗痕迹。初验结果为“心悸突发,暴毙而亡”。在其书案抽屉暗格内,发现几封与“突厥”往来的密信残片,内容隐晦,但提及“大事若成”、“王庭接应”等字眼,笔迹经初步比对,与周秉义日常笔迹有六七分相似。
“王员外郎,”狄仁杰看向那位鸾台官员,“你等当日为何如此迅速便抵达现场?据本阁所知,官员亡故,通常先由京兆府或所在衙门处理。”
王员外郎年约三旬,面色微白,闻言连忙躬身答道:“回阁老,下官当日正奉郑侍郎之命,前往东宫附近公干,恰闻周掌藏府上喧哗,言其暴卒。下官想起近来朝中多有流言涉及东宫与北疆,恐生事端,为谨慎起见,便带人进去查看,果然发现了那些信函残片。因事关重大,不敢擅专,便即刻封存了现场与证物,带回鸾台,并上报了郑侍郎与崔舍人。”
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时机也拿捏得恰到好处。狄仁杰不置可否,转而问那老仵作:“你确定周秉义是心悸突发而亡?可曾详细检验?有无中毒或其他外伤迹象?”
老仵作战战兢兢回道:“回……回阁老,小人当时仔细验过,体表确无伤痕,也无常见中毒之兆。周掌藏年近五旬,素有心疾之症,府中下人也可作证。故而……故而小人便下了‘暴毙’之论。”
“心疾之症?”狄仁杰追问,“可有平日就诊的医案药方?”
“这……卷宗内并未记载,小人当时也未及细查。”仵作额头见汗。
狄仁杰眉头微蹙,放下卷宗,起身道:“带本阁去周秉义府上,本阁要亲自勘验现场!元芳,调一队千牛卫,封锁周府,没有本阁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