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林晚晚的反击,如同精密的手术刀,冷静而精准。

在她的策划下,“星辉科技”一改往日技术公司埋头研发的低调作风,开始有选择地向核心合作伙伴和部分权威行业媒体,披露其下一代产品在几个关键性能指标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数据详实,逻辑严谨,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技术底蕴和清晰的商业化路径。

一份由第三方机构背书的、关于AI医疗影像领域技术路线与专利壁垒的分析报告,也开始在特定圈层内悄然流传。报告客观地指出了“星辉科技”在核心算法和数据结构上的先发优势和专利护城河,同时隐晦地提及,任何试图完全绕开这些专利的替代方案,都可能在性能或稳定性上做出妥协。

这些动作,并非广而告之的宣传,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几颗石子,在投资圈和产业界内部泛起了不小的涟漪。

(某资深投资人内心:星辉这边技术突破很快啊,看来启明和顾氏的眼光确实毒辣。之前还觉得沈氏打压他们有点悬,现在看来,谁压谁还不一定呢。)

(某医疗集团高管内心:这份技术报告很有分量。如果星辉的产品真能达到这个水平,那确实比那些跟风者的方案更有竞争力。合作优先级得重新评估了。)

舆论的风向,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变。原本因为沈氏打压而对“启明-星辉”联盟持观望态度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其价值。而沈默那边投资的“睿新科技”,则无形中被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要么承认技术路径存在短板,要么就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拿出更惊艳的产品来证明自己。

压力,开始反向传导给沈默。

沈默很快就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先是“东海能源”那边传来消息,滨海光伏项目的最终决策被推迟,理由是“需要更充分的论证和风险评估”。紧接着,他在某个私人俱乐部里,听到几位相熟的老板在谈论星辉的技术突破,言语间对林晚晚和顾言之的评价颇高,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沈总这次怕是看走眼了”。

(沈默内心:推迟论证?风险评估?这背后肯定有人搞鬼!还有星辉,那些技术数据肯定是吹出来的!林晚晚,你就只会耍这些小聪明吗?!)

他心中的邪火越烧越旺。林晚晚不仅没有在他的打压下崩溃,反而活得越发风生水起,甚至开始动摇他核心项目的根基!这种失控的感觉,让他几乎抓狂。

“睿新那边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星辉能拿出那些数据,他们不行?!”沈默在办公室里,对着负责睿新科技项目的下属大发雷霆,“我投了那么多钱,不是让他们原地踏步的!”

下属战战兢兢地解释:“沈总,睿新的团队已经非常努力了,但技术研发确实需要时间……而且,星辉那边公布的指标,如果属实,确实……确实很有竞争力。”

(下属内心:唉,当初就说这条路不好走,技术差距摆在那里……可沈总根本听不进去啊。)

“我不想听借口!”沈默烦躁地打断,“告诉他们,我再给他们一个月时间,必须拿出让我看得见的东西!否则,后续资金就别想了!”

他将所有的不顺都归咎于外界的干扰和林晚晚的“阴谋”,却拒绝审视自身战略的冒进和内部的管理问题。他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只想尽快在牌桌上找回场子,哪怕筹码已经所剩无几。

就在沈默焦头烂额之际,林晚晚却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来电显示是——苏晴。

林晚晚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名字,微微挑眉。她和苏晴,除了酒会上那一次不愉快的照面,几乎没有任何私下交集。她找自己做什么?

(林晚晚内心:苏晴?她这个时候联系我,是沈默授意来探口风?还是她自己有什么打算?)

她按下接听键,语气平淡无波:“苏小姐,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