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自己,则开始有意识地“扮演”起一个对过去产生好奇的角色。她以“整理家族记忆”为名,聘请了一位口碑极佳、擅长处理老旧影像和文档的修复师,让她去叔父家,“帮忙”扫描和修复那些旧相册和书信。她希望借此机会,能接触到更多可能被忽略的、关于“林晚”时期的实物证据,同时也是一种对林建明和何婉的无声试探和施压。
(林晚晚内心:他们越是想掩盖,就越说明‘林晚’的存在是个不能触碰的禁区。我必须知道,这个禁区里到底藏着什么。)
苏晴的转变与远方的暗流
海外小镇的苏晴,在专业人员的照顾和日渐显怀的身体影响下,心态发生了微妙而持续的变化。最初的惊慌和算计,逐渐被一种母性的本能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深忧虑所取代。她开始主动学习育儿知识,甚至尝试着给未出生的孩子写信,字里行间充满了与她以往形象不符的、笨拙的温柔与期盼。
(苏晴内心:宝宝,妈妈以前可能做错了很多事……但为了你,妈妈想试着变得更好,更坚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通过林晚晚安排的单一加密渠道,定期向林晚晚汇报身体状况和简单的生活琐事,语气不再是最初的谄媚和恐惧,而是多了一丝平和的依赖。她很清楚,自己和孩子未来的命运,牢牢系于林晚晚一念之间。她不再幻想凭借孩子重新攀附沈家,只求林晚晚能给她和孩子一个安稳的、不受打扰的未来。
林晚晚对她的转变乐见其成,一个冷静、合作、有母性牵绊的苏晴,远比一个歇斯底里、只知道索取的苏晴要好管理得多。她定期让医生将产检报告发给自己,并确保苏晴的一切用度都是最好且安全的。这个孩子,是她与沈老爷子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可能用来制衡沈家(如果必要的话)的一张牌。
就在这多条战线同步推进,林晚晚忙得脚不沾地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交汇点”出现了。
这天,周薇神色古怪地向她汇报了两条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消息。
“晚晚姐,两件事。第一,我们的人监控到,杨文远最近在档案馆集中查阅的,是大约十二到十五年前,本市几起……青少年意外伤亡事件的社会新闻版块,尤其是与‘实验室事故’、‘化学试剂’相关的报道。”
(周薇内心:他查这个干什么?难道那个‘林晚’的消失和这类事故有关?)
林晚晚心中猛地一凛!实验室事故?化学试剂?这立刻让她联想到了那个热爱绘制植物图谱和化学分子式的“林晚”!
“第二,”周薇顿了顿,表情更加凝重,“我们数据分析小组在尝试对第一批获取的‘沈氏地产数据切片’进行区域性人口结构分析时,为了验证模型,调取了一部分对应年份的、本市的公开人口户籍变动数据作为参照。在一个非常偶然的交叉比对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异常点。”
“什么异常点?”
“在大概十三年前,也就是杨文远集中查阅的那个时间段,”周薇看着平板上的报告,一字一句地说道,“本市第七中学(也就是杨文远曾任教、‘林晚’可能就读的学校)的学籍档案里,有一个名叫‘林晚’的学生,其档案状态在某一学年后,从未有任何升学、转学或就业记录,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而几乎在同一时间点,您……也就是林晚晚女士的户籍记录,进行过一次非典型的、补充性的信息补录,补录原因标注为‘早期档案资料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