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血色账本,终极真相

苏婉娘将血册逐页摊开,对照金穗稻杆排列的时间轴,逐一标注资金流向。她在乾元十九年那一栏停住:“这一年,赵明远首次升任漕运总督,同时,三笔巨额白银流入草原,名义为‘军械采买’。”

“没人查过。”陈墨接道,“因为账目做在兵部名下,盖的是兵符印。”

完颜玉站在案边,盯着那本血册:“真正的三皇子,死于宫变那夜。可尸体从未公开验视。若他们用突厥婴儿替换……”

“那就不是篡位。”陈墨打断,“是从二十年前,就开始换掉整个王朝的血脉根基。”

苏婉娘忽然抬头:“还有一笔账对不上。每年冬月十七,都有十万两白银从江南士族联号汇出,收款方写着‘天机坊’。但这名字,从未出现在任何商籍之中。”

陈墨眼神微动。他想起柳如烟临终掷出的银簪,想起她发间的金步摇残片。千机阁前身,正是古籍所载的“天机遗脉”。

“这不是钱。”他说,“是供奉。”

三人默然。

油灯忽闪了一下,光影在墙上跳动。完颜玉将追风隼安置在横梁木架上,鸟儿缩颈闭目,显然耗力过甚。

“北境八座哨站,昨夜断了七处联络。”他低声说,“只有最西边的鹰嘴崖还在传讯,但也只说了四个字——‘地脉震动’。”

陈墨走到墙边,掀开一幅挂毯,露出其后的《坤舆万国全图》。他将血册锁进青铜匣,置于地图下方,再压上一块镇纸。

“他们要启动什么。”他说,“不是政变,也不是战争。”

“是仪式。”

苏婉娘看着他:“你打算怎么办?”

他未答,而是走向角落的铁柜,拉开第三格抽屉。里面整齐码着数十支金穗稻杆,每一根都标有年份。他取出一支最老的,标签写着“乾元十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稻种,是我父亲亲手育成的第一代。”他摩挲着茎秆,“当年只种了三亩,收成不足百斤。可就在那一年,李氏商行突然提出收购全部种子,出价十倍于市。”

他顿了顿,将稻杆放回柜中。

“他们早知道这稻能活。”

完颜玉皱眉:“什么意思?”

“金穗稻抗寒、耐涝、生长期短。”陈墨望着地图上的北方疆域,“最适合在草原试种。而它第一次大规模外流,正是乾元十七年——那一年,他们开始往塞外送‘赈灾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