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新的火种

转移命令下达后,全校立即行动起来。在学员们的协助下,教学设备和资料很快打包完毕。更让刘肖感动的是,许多当地群众自发前来帮忙,用牛车、推车帮助运送物资。

凌晨时分,队伍开始转移。望着身后渐渐远去的武汉城,刘肖心情复杂。这是他们苦心经营的新基地,如今却不得不放弃。

别难过。周文拍拍他的肩膀,只要革命的火种还在,到哪里都能重新开始。

队伍向湘赣边区转移。时值寒冬,山路崎岖难行,但没有人抱怨。学员们轮流扛着沉重的教学设备,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前行。

经过七天七夜的急行军,队伍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一个隐藏在深山中的小山村。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是建立根据地的好地方。

就是这里了。周文指着山腰上一片相对平坦的空地,我们的新学校就建在这里。

建设新校舍的工作立即展开。学员们砍伐竹子、收集茅草,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很快就建起了简易的校舍和训练场。

条件虽然艰苦,但训练一天都没有停止。每天清晨,军号声都会在山谷中回荡,学员们开始一天的操练。

刘肖根据山区特点,改进了训练内容。他重点训练山地作战、游击战术,还开设了专门的夜战训练课程。

教育,这样的训练真管用!一次夜战演练后,徐远山兴奋地说,昨天晚上我们小队成功了指挥部!

刘肖满意地点头。这些学员正在快速成长,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独当一面。

然而,根据地的处境依然艰难。敌军不断发动围剿,粮食和药品严重短缺。最困难的时候,学员们只能以野菜充饥。

一天,刘肖发现林中虎在训练时差点晕倒,才知道他已经两天没吃饭了,把配发的粮食都让给了生病的战友。

胡闹!刘肖又气又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怎么能不吃饭!

他立即找到后勤部门,要求确保每个学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组织学员们开荒种地,自力更生解决粮食问题。

春天来临时,根据地已经初具规模。新开垦的田地里,庄稼长势喜人;新建的校舍里,学员们刻苦训练。更让人振奋的是,各地不断有新的进步青年前来投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教育,您看谁来了!一天,赵立仁兴冲冲地跑来。

刘肖抬头一看,不禁愣住了。站在他面前的,竟然是许向前!这个在东征中失去一条腿的老兵,如今拄着拐杖,风尘仆仆地站在他面前。

老许!你怎么找到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