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绝境微光

赵立仁的苏醒,无疑给低沉士气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消息传开,战士们脸上多少恢复了些神采。但现实的困境,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傍晚时分,负责统计物资的许向前带来了一个更坏的消息:在清点仅存的粮食时发现,有一袋本该装满炒米的麻袋,底部不知何时被划开了一个大口子,里面的粮食漏掉了一大半!

“查!给我彻查!”刘肖勃然大怒。粮食就是命!在这种时候出现如此“巧合”的损失,他绝不相信是意外!

周文立刻组织可靠人员对内进行排查。然而,询问了所有接触过那批粮食的人员,包括搬运、看守的战士,都没有发现任何明确的线索。有人隐约提到似乎看到过一个身影在粮堆附近晃过,但天色已晚,没看清是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件事像一根毒刺,扎在了所有人的心里。内部,可能真的不干净了。

……

就在红军内部因为粮食失窃而疑云密布之时,楚材的阴毒计划,正通过无形的电波和秘密的信使,悄然展开。

距离红军藏身山谷数十里外的一个小镇茶馆雅间里,楚材正与一个穿着长衫、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像个教书先生的中年男子密谈。此人名叫沈之岳,表面身份是镇上学堂的校长,实则是楚材早年布下的一颗“冷子”,潜伏极深,连陈启明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红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但他们像钻进沙子的泥鳅,不好抓。”楚材抿着劣质的茶水,眼神阴冷,“硬攻代价太大,而且白建生和黄德贵那些蠢货,未必能成事。所以,我们要从里面下手。”

沈之岳推了推眼镜,恭敬地问:“主任的意思是?”

“李德明。”楚材吐出三个字,“此人书生意气,刚愎自用,如今在刘肖那里碰得头破血流,理想破灭,正是心理最脆弱的时候。他身份特殊,若能为我所用,胜过千军万马。”

“属下明白。只是……如何接触?又如何取信于他?”

楚材从怀里掏出一封早已写好的信,信封上空无一字。“找一个绝对可靠的、面目生疏的人,想办法混进红军控制的区域,或者在他们可能经过的地方,‘偶然’被他们抓住。这封信,要确保送到李德明手上。”

沈之岳接过信,感觉轻飘飘的,却仿佛有千钧重。“信的内容是……?”

“不是劝降,那太低级。”楚材露出一丝狡诈的笑容,“是‘关心’,是‘指点迷津’。以他昔日‘同道’的口吻,分析他如今的困境,指出刘肖的‘军阀本质’和‘右倾路线’如何断送革命前程,并为他‘弃暗投明’描绘一个……更符合他理想主义的‘光明未来’。记住,要击中他知识分子的软肋,要让他觉得,我们是‘理解’他,‘拯救’他的人。”

“另外,”楚材补充道,“散布谣言,就说中央已彻底放弃刘肖部,即将派新的军事干部前来接管,而李德明因为‘立场坚定’,将受到重用。真真假假,让他心思活络起来。”

“高明!”沈之岳由衷赞道,“属下立刻去办!”

楚材点点头,又叮嘱道:“行动要快,要隐秘。刘肖和赵立仁都不是易与之辈,虽然赵立仁现在半死不活,但那个刘肖,直觉准得可怕。”

……

山谷的夜晚,寒冷而漫长。

李德明独自一人坐在一块远离人群的石头上,望着篝火映照下战士们蜷缩休息的身影,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痛苦。

赵立仁的英勇和牺牲,苏湘云的坚韧和奉献,普通战士们毫无怨言的跟随……这一切都在无情地拷问着他过去的信仰和坚持。他发现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革命理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如此的空洞和苍白。

他错了吗?如果真的错了,那什么又是对的?跟着刘肖这样“抗命”下去,前途又在哪里?中央会如何对待他们?白修琦绝不会善罢甘休。

各种念头在他脑海中激烈交战,让他心烦意乱,寝食难安。

就在这时,一名负责夜间警戒的战士带着一个衣衫褴褛、面带饥色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李特派员,我们在西边山口巡逻时,发现这个人鬼鬼祟祟的,他说是逃难的,但形迹可疑,我们把他带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