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独立军团的应对

张百川那句“要死也死在一块儿”让指挥部里所有人心头的审查阴影散了。

何万山咧着嘴:“早该这样,疑神疑鬼,没让白狗子打死,先把自己憋屈死了,”

老徐长出一口气:“是啊,差点就中了敌人的奸计。”

李铮走到地图前,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既然摸清了敌人的底牌,知道他们想从内里搞垮咱们,那反倒好办了,密码换了,电台静默了,内部稳住了,咱们反而没了包袱。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把这盘死棋走活?”

他手指点着牯牛岭周边密密麻麻的敌军标记:“敌人摆明了是要困死咱们,没了电台,咱们就是聋子瞎子,动弹不得,时间一长,粮食、弹药、药品,都是问题。”

陈云峰接口道:“更重要的是和上级、和群众的联系几乎断了。根据地建设也会停滞,必须尽快打破这种隔绝。”

张百川盯着地图半晌没说话,突然,他抬头:“他不是想让咱们当聋子瞎子吗?我偏要听得更远,看得更清,”

几人看向他。

“电台不能开,但耳朵和腿没废,”张百川一拳砸在地图上:“给我把侦察连、还有各团能跑能藏的老侦察兵,全撒出去,给我渗到敌人每一个据点外面去,不要求他们打仗,就给我听、给我看,敌人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换岗,有多少人,运多少粮,拉多少屎,全给我记下来送回来,”

他看向李铮:“老李,你负责汇总这些零碎情报,像拼图一样,给我把敌人这包围圈的真实情况拼出来,我不信他铁板一块,”

“何万山,”

“到,”

“带你的人,给我在咱们根据地边缘,挖壕沟,设暗哨,布地雷,把家门口给我守成铁桶,谁来啃,都得崩掉他几颗牙,”

“是,”

“政委,地方工作不能停,组织可靠群众,建立秘密交通线,用最原始的办法传递消息,告诉乡亲们,红军还在,天塌不下来,”

命令一道道传下去,原本有些沉寂的牯牛岭,再次喧嚣起来。只是这一次,少了喧嚣的电台滴滴声,多了无数悄无声息没入山林的身影。

接下来的日子,成了情报人员的比拼。红军的老侦察兵们,拿出了看家本领,潜伏、观察、记录,常常一去就是几天几夜,带回来的情报琐碎却宝贵。

李铮的指挥部里,地图上开始贴满了各种小纸条:西边据点增兵一个排;中央军运输队过去三十辆大车,车轮印很深;碎片化的信息被一点点拼凑,敌人包围圈的兵力分布、薄弱环节、补给规律,渐渐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