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特工小队的覆灭和南线北线的艰难进攻让鬼子感觉到后续无力,开始陆续撤离,张百川等人看到鬼子撤退,根据目前的前线战士们的情况,也未组织大规模反击,开始陆续返回根据地休整。
陕北窑洞里传来的批复电报,带着中央的认可和更深远的期许,被张百川拿在手里,他立刻让通讯员请来了关政委和萧参谋长。
“政委,参谋长,中央回复了,同意我们的方略。”张百川将电文递给走进来的关政委,脸上不见丝毫得意,反而眉头微锁:“但也指出了最核心的问题——晋西北地瘠民贫,养活我们这几万兵马已是极限,要想大发展,拳头必须伸出去,伸到富庶的晋中去。”
关政委快速浏览着电文,不住点头:“中央的眼光是犀利的,我们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打下了8个县城,部队也扩大了,但根基还不牢固,根源就在于资源匮乏,向同蒲路沿线、向晋中盆地渗透,建立隐蔽的游击区,甚至小块根据地,这是必由之路。”
萧参谋长走到挂在墙上的军事地图前,手指从代表根据地的区域向东、向南划去:“晋中是鬼子的膏腴之地,太原、榆次、太谷、平遥等地富得流油,也是鬼子重点防御的区域。香月清司刚吃了大亏,收缩防御,但绝不是睡着了。我们怎么个‘相机’发展法,得好好琢磨,步子大了容易扯着。”
“是啊,不能蛮干。”张百川走到地图前,和萧参谋长并肩而立:“我的初步想法是,抽调各旅、团最精干、最有敌后活动经验的干部战士,组成多支武工队。规模不宜大,但要绝对精悍,插到鬼子的心脏地带去。”
他点在同蒲铁路线上:“首要任务,不是攻城略地,而是摸情况。把铁路沿线的据点分布、兵力部署、物资运输规律、汉奸组织情况,还有当地民情、可利用的社会关系,全都给我摸得清清楚楚。其次,发动群众,建立隐蔽的抗日组织,取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我们能不能站稳的关键。第三,寻找战机,打小仗,积小胜,比如破坏铁轨、伏击运输队、拔掉最可恶的汉奸据点,既要打击敌人,又不能过早暴露实力引来大规模报复。”
关政委沉吟道:“武工队的组成要军政兼备,军事干部要灵活果断,政治干部要善于做群众工作,还得配发足够的资金和稀缺物资,在敌占区,有时候大洋和西药比子弹还管用。”
“政委考虑得周到。”张百川表示赞同:“这件事,政治部要牵头,和司令部一起制定详细方案,人员的选拔、培训、任务的明确、联络方式的设定,必须万无一失,参谋长,这事你得亲自抓一下。”
“放心,我来统筹。”萧参谋长点头:“第一批先派三到五支队伍出去,选择不同的渗透路线和目标区域,积累经验。”
三人正商讨着武工队的具体细节,机要科长匆匆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和凝重,将一份新到的电文直接交给了张百川:“司令员,内线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