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川眼中精光闪烁:“撑死?困死?我看未必,这是梅津打不下去了,被迫采取的守势,这是天赐良机,”
他走到地图前,坚定地划过那些刚刚被鬼子放弃的区域:“他让出来,我们就要敢去占,不仅要占,还要快占,稳占,要把根牢牢扎下去,”
他转向罗政委和萧参谋长,语气果断:“老罗,老萧,立刻行动,第一,命令各旅,以团、营为单位,迅速出击,接管鬼子放弃的所有区域,建立区乡政权,发动群众,组织民兵,第二,主力部队立即转入休整,但休整地点就放在新收复的区域边缘,既能掩护地方建设,又能随时应对鬼子可能的反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张百川的声音提高,“抓紧时间,整训部队,尤其是要把我们手里的火炮,集中起来,形成真正的拳头,”
晋中军区这次的目标不再是厮杀,而是建设与整合。
广阔的晋中农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八路军工作队的身影出现在各个村庄,宣传政策,建立农会,组织民兵站岗放哨。饱受鬼子蹂躏的百姓,终于看到了自己的队伍,踊跃支援,青年纷纷参军。
在相对稳定的后方基地,大规模的整训开始了。这一次的重点,不再是简单的射击拼刺,而是更高级的战术协同,特别是步炮协同。
张百川抓炮兵建设。他把周团长和原东北军炮兵出身、现负责兵工厂技术的老赵都叫了过来。
“老周,老赵,”张百川指着操场上整齐排列的、从历次战斗中缴获的各式山炮、步兵炮、迫击炮:“咱们现在鸟枪换炮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几门炮分散配属,零敲碎打,要把它们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形成战斗力,”
周团长看着这些宝贝,眼睛发亮:“司令员,您说怎么干?咱们现在炮是不少,型号也杂,缺的是懂行的炮手和统一的指挥。”
老赵插话:“兵工厂现在能复装部分炮弹,但产量有限,特别是山炮和步兵炮的炮弹,主要还得靠缴获。”
张百川大手一挥:“困难我知道,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的想法是,以军区直属炮兵团为基础,扩编,成立三个炮兵团,”
“三个团?”周团长和老赵都吃了一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