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茨指了指周围的车间:“条件比我想象的还要艰苦。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种技术人员的坦诚:“这里的人,有精神,有想法。张将军,我看了你们复装的子弹和制造的手榴弹,很有创造力。但是,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他转身从旁边的工作台上拿起一颗复装的步枪子弹,又拿起一颗缴获的原装日本三八式步枪子弹,并排放在手心:“你们看,我们的弹头,用的是熔化的铜钱,甚至有时候是捡来的弹壳融了重铸,材质不均匀,硬度不够。日本的这颗工艺稳定。我们的子弹,打出去精度差,远了就飘,而且容易卡壳。”
他又指向不远处一堆刚浇铸出来的手榴弹壳:“铸铁质量不行,太脆,破片效果不好。引信的发火率,也只有百分之七十左右。”
陈榘忍不住问道:“霍夫曼先生,这些问题,有办法解决吗?”
“有,但需要基础。”弗里茨语气肯定,“需要好的钢材,需要稳定的化工原料,需要更精密的加工设备。比如造炮,炮钢是最大的难题。以咱们现有的坩埚炼钢,温度不够,杂质太多,承受不住更高的膛压。”
张百川静静地听着,然后问:“如果我们能搞到更好的钢材,比如,扒来的铁轨,或者从敌人那里缴获的特定零件,你能想办法把它们变成合格的炮钢吗?”
弗里茨思考了一下,走到一张铺开的大图纸前,那是他带来的轻型山地榴弹炮的部分结构图:“可以尝试。需要重新设计热处理工艺,可能需要多次锻打,消除内应力。但这需要时间,需要反复试验,而且,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他抬起头,看着张百川,蓝色的眼睛里没有任何回避:“张将军,我必须坦白告诉您,在这里造出真正可靠的火炮,非常困难,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久。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资源如果用来生产更多的手榴弹和复装子弹,短期内对部队的帮助可能更大。”
张百川与黎昱、陈榘、肖桦交换了一下眼神。
黎昱开口:“霍夫曼先生,我们明白你的意思。但是,眼光要放长远。我们八路军不能永远靠着缴获敌人的武器来打仗。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家底’,需要有能让敌人害怕的利器。困难再大,我们也得试一试。”
陈榘接话:“对,我就不信这个邪,当年我们连子弹都不会复装,现在不也能造手榴弹了?设备没有,咱们从鬼子手里缴获,材料不够,咱们想办法搞,霍夫曼先生,你就放心大胆地干,需要什么,开单子,我们想办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弗里茨看着眼前这几位八路军的领导人,他们脸上没有一丝一毫对困难的畏惧,只有一种近乎固执的决心。他沉默了片刻,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明白了。既然你们有这样的决心,我愿意尽我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