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比理解量子力学还要困难,因为这些语句往往违背逻辑,依赖语境和语调。
“宝宝,你今天看起来特别可爱。”(数据分析:主观评价,缺乏客观标准,但可能触发正向情绪。)
“我想你了,即使你就在我身边。”(逻辑矛盾,但可能表达依恋程度。)
“你是我见过最美的风景。”(夸张修辞,不符合事实,但可能具有情感冲击力。)
谢辞尝试在脑海中模拟说出这些语句,但反馈回来的只有冰冷的语法分析。
他知道,仅仅复制语言是不够的,还需要匹配相应的“情感状态”,而这恰恰是他最缺乏的。
但这难不倒他。既然无法内生情感,那就通过精确的行为模仿和场景构建,来触发目标(苏晚)的预期情感反应。
这本质上,也是一套需要学习和优化的复杂系统。
他打开一个加密的采购渠道,迅速锁定了那个文创礼盒的现货(溢价三倍),毫不犹豫地下单,并设置了匿名的、惊喜式的配送方式。
完成这一切,他看着屏幕上初步成型的“苏晚情感交互优化协议 V1.0”,眼中闪过一丝类似于“任务部署完成”的确定光芒。
学习“浪漫”,就像他学习任何新知识一样,只是一个需要投入资源和算力去攻克的项目。
而为了苏晚那无法量化的“开心”,他愿意投入他所能调动的一切。第一步,从那个她想要的礼盒开始。
他不知道这是否正确,但这是基于当前数据模型推导出的最优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