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周炽主导的项目

她投入工作的状态甚至比之前更加专注,仿佛想用无尽的工作来填满所有思绪,麻痹那些无法言说的痛苦。

周炽的新想法确实很跳跃,很天才,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他讲得眉飞色舞,但很多细节都经不起深推。

苏想听着听着,眉头微微蹙起,下意识地指着白板上一处模糊的边界条件处理:

“这里,如果输入异常值,会不会导致缓冲区溢出?”

周炽一愣,挠挠头:“哎呀,这个细节先不管,核心思路牛逼就行!”

“不行。”这次说话的是陈知行,他语气冷淡,“细节决定成败。这里必须明确。”

周炽撇撇嘴:“好吧好吧,我想想怎么搞……”

李泽川在一旁冷笑:“别又搞出个天文数字的内存占用,服务器扛不住。”

“知道了知道了!就你话多!”

周炽不耐烦地摆摆手,但显然把话听进去了。

项目在周炽的主导下推进,充满了各种天马行空的尝试和随之而来的、数不清的bug。

实验室里时常回荡着周炽兴奋的叫声、李泽川毒舌的吐槽、以及陈知行冷静的指出问题。

苏想则像是团队里最沉默的基石,默默地验证着每一个数据点,调试着每一个棘手的边界bug,将周炽那些跳跃的思维碎片一点点落实成勉强能跑的代码。

她的效率高得惊人,仿佛只有全身心投入技术世界,才能暂时忘记现实的烦恼。

“北斗杯”夺冠的喜悦和热度,如同投入燕园未名湖的一颗石子,激起一阵涟漪后,很快便被更多的新闻所覆盖。

北大清华,最不缺的就是天才和传奇。

今天这个团队国际论文登顶,明天那个学长拿下顶尖学府的全奖offer,一块砖头掉下来,砸中的可能不是十个专家,而是八个未来的院士苗子。

而真正掀起新一轮波澜的,是《北方日报》资深调查记者陆征策划的一组系列报道——《寒门状元的进击与困境》。

这组报道深度追踪了多位像苏想一样,从偏远地区考入顶尖学府的“状元”们的真实生存状态,探讨了教育资源分配、城乡差距、心理落差等尖锐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和深思。

相比之下,苏想他们那个专业性极强的竞赛冠军,在更宏大的社会议题面前,似乎就成了一个小圈子的自嗨,迅速被公众遗忘。

陆征的办公室里,他看着桌上关于“北斗杯”的简短报道,又看了看自己手中那组引发轰动的寒门状元系列,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他拉开抽屉,里面有一个标注着“存疑”的文件夹,苏想的资料就在其中。